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艺术宝库 
                            
日期: 2006/8/15 15:12:29    编辑:     来源: 美术在线    

日本浮世绘

  浮世绘版画的题材,以仕女为大宗,称为“美人画”。其中对青楼女子的描绘,更是江户时代享乐主义的写照。

  本图的作者胜川春潮是安永、天明及宽政年间(1772-1800)美人画名家胜川春章(1726-1792)的高足。他的手绘美人画的风格,恪守家法,但为版画而绘制的美人画,却模仿当时与其师分庭抗礼的鸟居清长(1752-1815),几乎可以乱真,本图即为明证。

  春潮的「仕女图」约成于天明年间(1781-1788),是三连屏式版画中的一幅。他承袭清长描绘出美人高身柳腰的体态和优雅雍容的风度,故能享誉于世。此幅版画以四位妇女的家居生活为主体,衬景极少,令观赏者的视线集中在她们婀娜的姿态和华美的服饰上。



仕女图

作 者 胜川春潮
年 代 江户后期
素 材
技 法 漆绘
尺 寸 30.1×20.6公分

  江户时代盛行“歌舞伎”戏剧,著名的演员大受市民欢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浮世绘版画的主要题材,称之为“役者绘”(即优伶画或演员画)。歌川丰国是丰春(1735-1814)的弟子,青出于蓝,发扬歌川派,成为第一代丰国,其名字由弟子一代代地继承下去,影响深远。

  丰国擅长描写优伶,在写实的基础上,加以美化。因此享誉凌驾当时另一“役者绘”画师东洲斋写乐。此幅二连屏式的版画分别描写松元幸四郎所扮演的芭蕉紫甚七和尾上菊五郎所饰的刺客百的百中。二人在雪地对峙,寂静的气氛中激荡着由二人顽强的意志力所产生的紧张情绪。



尾上菊五郎及松元幸四郎之歌舞伎造型画

作 者 歌川丰国(1769-1825)
年 代 江户后期
素 材
技 法 漆绘 二连屏式
尺 寸 39.8×26.7公分及39.8×27公分



泛舟赏雪图

作 者 歌川丰国(二代)
(1802-1835)
年 代 约1818-1844年间
素 材
技 法 漆绘 二连屏式
尺 寸 35.3×24.2公分
及35.3×24公分

  此组版画原为三连屏式,现仅存左右两幅。所描写的是当时三位著名演员泛舟隅田川(贯穿今日东京的湶荨⑸裉镆粠У拇蠛樱皇墙瓒魰r代的平民区),一边饮酒、一边欣赏雪景的情况。跟同时代的歌川国贞(1786-1864)所描绘的优伶画比较,丰国二代作品稍欠激动的情绪。但他笔下的人物却蕴藏着国贞作品中没有的精神深度和浑厚的力量,而且画中远景的细致描写,可见其精湛的造诣。

  丰国二代乃歌川丰国(丰国初代)的门生。文政七年(1824)被收为养子,初代死后继承其名号。他的作品数量较其师为少,但有不少优伶画和美人画佳作流传于世。



富岳三十六景 江都骏河町三井店

作 者 葛饰北斋
(1760-1849)

年 代 1831年前后
素 材
技 法 謇L
尺 寸 26.2×38.5公分

  江户后期的浮世绘版画,从市井风俗的题材,拓展至日本名胜景色的描写。葛饰北斋是这发展中最重要的画师,他以充沛的精力、大胆的想象、精湛的画艺,及长达七十年的创作生涯,留下大量的杰作,「富岳三十六景」一组版画即是名闻遐迩的代表作。

  此图描绘的越后屋三井吴服店(绸缎庄)即今日三越百货店的前身,位于东京日本桥之北,即现在的室町三丁目,为当时繁盛的商业区。作品的视点较高,生动地捕捉了在屋顶上的工匠的劳动情况,亦从庶民生活的角度眺望富士山的丰姿。



富岳三十六景 隐田水车

作 者 葛饰北斋
(1760-1849)

年 代 1831年前后
素 材
技 法 謇L
尺 寸 26×38.5公分

  隐田位于现在东京的原宿至青山一带,在当时是清幽的田野,而沿◆谷川所建的水车便成为江户名胜之一。作品中将水车置于前景,造型庞大,富士山则遥遥在望。水车旁有搬叻Y物的男子和淘米的妇女点缀其间,可见北斋对庶民生活的兴趣。



富岳三十六景 东海道品川御殿山远眺

作 者 葛饰北斋
(1760-1849)

年 代 1831年前后
素 材
技 法 謇L
尺 寸 25.3×37.7公分

  品川是东海道(连接东京及京都之沿海道路)的首个驿站。由于位处江户的南大门,往来的旅人络绎不绝。品川驿站与御殿山相邻,宜于眺望品川的海景,亦为欣赏樱花的名胜,故成为江户市民游乐之地,非常热闹。画中正是描写这一盛况,而远处的富士山,则在花枝间耸立。



富岳三十六景 神奈川冲浪

作 者 葛饰北斋
(1760-1849)

年 代 1831年前后
素 材
技 法 謇L
尺 寸 26×38.5公分

  「富岳三十六景」不仅是北斋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众多描绘富士山作品中之翘楚,享有浮世绘版画最高杰作的美誉。此画自古以来即与同一组版画中的「凯风快晴」、「山下白雨」并称为三大传世名作,更以“GreatWave”之名,成为世界最著名的浮世绘。画面上被梵谷喻为“鹫爪”的惊涛骇浪激起飞沫,即将吞噬小舟。北斋把视点降低,彷佛自己在小舟中随波翻腾,仰望浪头及富士山,身历其境地捕捉住整个场面。将大自然排山倒海的逼人气势,抒发得淋漓尽致,其绝妙之处,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然而这幅珍品,并非一朝一夕写成,北斋于享和至文化年间(1800年左右)所发表的西洋风格版画中,有过类似的作品,换言之,前后共历经了三十年漫长岁月,才将这意象逼真的画面完成。波涛中载浮载沈的小舟,是房总地区(现在的千叶县)用来咚托迈r鱼货的咻敶?



富岳三十六景 凯风快晴

作 者 葛饰北斋
(1760-1849)

年 代 1831年前后
素 材
技 法 謇L
尺 寸 24.1×37.2公分

  在描写富士山单一主题名画中,「凯风快晴」与「山下白雨」被视为同一系列作品的上乘之作。画中富士山一片橙黄,通称为“赤富士”。这是晚夏早秋之际,清晨时分,在朝阳映照下染红了富士山的景象。此幅版画正捕捉住稍纵即逝的那一瞬间,整座山块似乎准备展开一天的燃烧,如同太阳般涨满了光热能源,巍然优雅耸立。蔚蓝的天空散布着卷积云,彷佛传达稳静的一天即将开幕之讯息,并许下终日晴和的约定。简洁精美的构图;以最低限色彩发挥其至高效果;山顶至山麓间呈现的色调层次感;以白拔手法表现云朵、用斑点意写山脚原野的形态之趣味性;木版画特有纹理所偶发的美感等等,此画看似单纯,却可以发掘无穷的绘画要素。



江户名胜百景 大桥骤雨

作 者 歌川广重(1797-1858)

年 代 1856年
素 材
技 法 謇L
尺 寸 35.7×24.7公分



雨中的桥

作 者 梵谷(1853-1890)
年 代 1887年
素 材
技 法 画布油彩
尺 寸 73×54公分

  「江户名胜百景」是歌川广重的最后一组版画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一幅即是「大桥骤雨」。这不仅是由于它本身的艺术成就,更因曾被后期印象派大师梵谷(1853-1890)所临摹而令世界瞩目。

  广重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及旅人的突然反应,这幅「大桥骤雨」可说是代表作。

  东京夏天的倾盆大雨,来得急,去得也快。广重以俯瞰的角度,生动地捕捉在大桥上撑雨伞、穿蓑衣的路人的狼狈相。对岸的安宅(地名)被傍晚的大雨徽种綦[若现。

  前景则是粗细交错的斜线,制造了身历其境的效果。尝见此组版画有不同的版本,如本图另一版本中沿岸有二小舟及低垂的雨云。此幅或为初版印刷。



江户名胜百景 龟户梅园
龟户梅园

作 者 歌川广重(1797-1858)

年 代 1856年
素 材
技 法 謇L
尺 寸 36.8×25公分



盛开的李树

作 者 梵谷(1853-1890)
年 代 1887年
素 材
技 法 画布油彩
尺 寸 55×46公分


  「江户名胜百景」是广重晚年的名作,绘制于安政三至五年间(1856-1858),共有一一八幅。此组版画哂昧说窨毯陀∷⒌慕^妙技法,开日本绘画近代化之先河,极具历史性价值,同时也成就了广重艺术彻始彻终的大业。龟户梅园这株古梅人称卧龙梅,是江户第一名木,也是文人墨客聚集的名胜地。广重以远近法大胆构图,将卧龙梅大手笔地安排于前景。另外,此幅版画与「大桥骤雨」同因曾被荷兰后期印象派大师梵谷所临摹而名闻遐迩。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