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专题库 > 星星画会 
今日“星星”大家谈-艺术评论:星星在历史性上的功劳是巨大的
                            
日期: 2007/11/8 17:15:18    编辑: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策展人费大为: 在中国大陆,新的艺术运动是在和旧的展览体制的冲突下发生的,它主要表现在为新艺术争取展览的权利。一九七九年的“星星画展”是在中国美术馆外面的大街上出现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八五美术运动发生时,争取展览权利也是艺术家们奋斗的目标之一。为了组织或参加展览,他们不惜倾家荡产、卖血、借债,充分证明了展览在一个新艺术运动产生时所承担的重要作用。

策展人黄专:八十年代现代艺术运动以“星星画会”、“无名画会”和各地的油画研究会为开端,尤以“星星画会”从思想、文学、艺术和政治等综合领域开启了中国的现代艺术运动的基本方向……‘星星画会’作为中国现代艺术的开端从政治性批判意识(如王克平的《偶像》、《万万岁》,毛栗子的《十年动乱》)、启蒙性精神追求(马德升的《息》、《六平方米》,黄锐的《新生》)和形式性艺术探索(黄锐的《琴声诉》、《四合院》)三方面为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历程拉开了序幕,……同期发生的关于“形式美”、“抽象美”与“现实主义”之争,“自我表现”与艺术本质之争则是这种现代性发生过程的理论反应。

艺术史学者,策展人巫鸿:我本人毕业于专业的美术院校,所以对当时“星星美展”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但是我个人的想法是我们今天研究“星星”不能只单纯的讲星星画会,其实在当时的复杂局面下,星星不仅仅是一个美术界的事件。虽然现在我们很多把它划分为一种美术事件,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它联系了诗歌,文学创作等艺术事件。体现一种对当代艺术大的文化和社会性的艺术影响。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大多刚从农村返回城市中,开始新的生活工作追求,也就是在那个时代,一批有思想的热血青年在寻求一种新的精神,书写当代艺术的开端。他们在不同的方面进行艺术创作,如诗歌、雕塑、美术等,所以“星星”更代表的是一种时代的现象。我的意见是你们作关于“星星画会和星星美展”的专题的时候,能够联系当时大的时代背景,并且不要把“星星”割裂的当做一种美术界的事情,能够把与它有关的艺术形式联系起来,真实地再现星星的情况。”

评论家杨卫:最主要的是1979年星星为了展览的那次游行,这是民间自发举行的第一次为争取展览权活动。那个时代,70年代差不多所有的艺术风格都是千篇一律的,“星星”的这种现象就是一个敲门砖,打破了当时艺术风格的一统局面。“星星画会”是80年代以后艺术领域的一个风向标,有点像是法国大革命,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艺术跟政治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星星画会”正是产生于北京这样一个有深厚文化根基的政治中心,结成了一帮有共同语言的,能接触到西方艺术熏陶的热血青年。他们的作品在今天看来是不成熟的,但它们让当时的艺术界闻到了另外一种新鲜的艺术气息,这是无法掩盖的历史张力。”

艺术史学者,评论家尹吉男:实际上,我不认为“星星美展”是当代艺术的开端,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八五”。“星星美展”只是一些艺术家对当时文革的抗议,自发的去抗争表达艺术的权利。这区别于当时普遍的艺术模式,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但还谈不上有什么深厚的艺术价值。

评论家邹跃进:艺术作品分审美性和历史性,星星在历史性上的功劳是巨大的,它开启了当代艺术,确切的说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大门。因为时代背景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片面地把星星作品和现在的许多作品放在一起比它们的价值孰轻孰重。有这样一种现象,往往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不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左右市场的因素太复杂,市场有运行规律,不同的操作模式或许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得要有人推动,你们杂志现在在做这个专题可以说就是在推动“星星”的发展,吸引人们的注意,等到了一定的机遇,就有可能会出现市场流通好的局面。”

文化学者诺曼•斯班瑟:多数看过星星美展的中国学者都认为,这次展览实际上是最早对抗苏联现实主义艺术表现方式的举动之一。它为即将到来的艺术改革做了准备,这一改革由此蓬勃发展起来并且一直延续至今。星星画展的多数参展艺术家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对当前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并且坚持认为他们的艺术是对时代精神的准确把握和反映。这些艺术家或者来自工厂,或者来自农民公社,基本上没受过什么教育。现在想来,这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没有了所谓学术上的限制,反倒使他们在艺术的表达上能够达到无拘无束的境界。他们其实并不孤单,与此同时,年轻的中国作家、作曲家、电影导演们正以同样的方式改变着创作方向。

艺术赞助人白天祥:对于我们这些国外的研究者来说,星星美展像是一阵春风,为我们带来了真正有活力的艺术。之前,我曾经专门收集国画,当时的琉璃厂就有出售。但此时,情况变得完全不一样了:中国艺术不再是简单地自我重复了,它开始迈着坚定地步伐走向世界。在那期间,我对中国的艺术及政治景观都非常感兴趣。曾经连续两个周末,我都去画舫斋看展览作品,与艺术家们会面,那是一次非常感人的经历。在1980年,那可是非常“正式”的。之前我已经通过星星美展认识了几个艺术家,对我的这次来访,他们为我当起了向导。我与他们分享喜悦和忧虑,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内行人。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