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资讯 > 出版资讯 
在精神病院里发现的天才 “癫狂的艺术”作品展暨新书发布会
                            
日期: 2007/11/27    编辑:高敬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癫狂的艺术”作品展暨新书发布会海报)

 艺术可以作为一种自我精神治疗的手段,也可以将之称为一种语言的精神拯救。2006年10月10日,艺术家郭海平勇敢地尝试了一个行为实验,他一个人住进了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他在这家医院与精神病人一起生活了3个月。并且教这些精神病人进行绘画和陶塑的创作。

  11月24日下午,在798艺术区东八时区书吧、北京0工场艺术中心举行了“癫狂的艺术”作品展暨新书发布会。《癫狂的艺术》是由我国当代艺术家郭海平和精神科医生王玉女士合作完成的跨学科专著。当记者问及艺术家郭海作这个行为实验的初衷,他表示: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之间的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直吸引着他,从89年在一家心理咨询机构工作,就开始对什么是“自由”、 什么是精神“障碍”和“疾病”有所关注;05年他邀请了27位中国艺术家围绕着“病”的主题在南京美术馆举办了“病:我们今天的艺术”展,他认为,在近二十多年来的中国的先锋艺术中,“病”作为一个重要的主题表现十分充分,从“伤痕美术”、“玩世现实主义”、“青春残酷”主题的兴起,其大量作品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共同的“病”的主题。直至06年,他入住了南京祖堂山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里,实现了近距离观察和了解精神病人的愿望,并最终顺利完成了研究精神病人艺术创作的计划。

  在实施计划的三个月里,为病人提供油画棒、水彩、彩色铅笔等材料,一共完成了三百多幅作品,通过对他们创作过程的细心观察和分析发现,不管他们平时多么谦卑和不自信,一旦拿起画笔,大部分病人都会表现出相当的独立、坦诚和自由。包括在展览现场,我们从这些生动的画面上发现,精神病人他们习惯于从高空俯瞰事物这一独特现象以及淳朴的表达方式。

  这一本书的出版及展览,都使观者对精神病人以及他们的艺术创作和感知世界的方式等问题都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受。并在欣赏精神病人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去了解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我们今天现存文化的真实处境。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