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新闻 > 展览快讯 
美术馆展出121幅新老年画
                            
日期: 2008/1/15 15:07:44    编辑:闫川龙     来源: 北京日报    


著名画家李可染创作的年画作品《劳动模范游园大会》

  鼠年新春临近之际,中国美术馆从馆藏中精选121幅新老年画,用了整整一层全部3个展厅的规模展出,展品既有明清时期的原模拓本,也有李可染等大师创作的新年画,新老年画同台迎春,这在美术馆还是第一次。

  各路门神齐贺岁

  展览最吸引人的要数正厅内挂满一屋的各路门神。除了常见的大将秦琼、靖德,还有很多特殊的门神,“"女门神"大家可能没见过,四川绵竹的门神就用了穆桂英造型,其实只要是老百姓心里的英雄,都可以成为门神。

  ”美术馆学术部的马立明介绍说,“还有一种更早的造型出自《山海经》,传说有神荼(音:书)、郁垒(音:绿)兄弟二人,专门捉鬼喂虎,后来百姓为了驱鬼避邪就把他们画在了门上。”

  虽然“威武”是门神的共性,但各地门神却特点各异。马立明说:“天津杨柳青市井文化突出,人物造型精致,彩绘鲜艳飘逸;陕西凤翔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文化,门神姿态有板有眼,非常彪悍;山东潍坊的门神被赋予了山东人特有的幽默,动作诙谐,造型古朴;河南朱仙镇的门神则非常人性化,有些调侃精神,讲究人神共处其乐融融的感觉。”

  新旧年画竞开颜

  展览的62件套传统木版年画,是从美术馆4000余件年画藏品中精选出来的。门神以外的传统年画在边厅展出,其中,年画《十不闲》是清代“粉本”,“所谓粉本就是当时的稿样,画匠绘好粉本,再由刻工去做模。”马立明介绍,除去年画的粉本,展览还同时展出了一块珍贵的天津杨柳青的年画刻版,“这些传统年画除了具有文物价值,还能让观众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景象,比如这种"戏出"年画,画的是大戏,古时没电视,这些"戏出"要被人们看上一年,所以画得特别精彩。”而江苏桃花坞的“戏出”看起来已经很像现在的连环画了。

  另一个边厅的“新年画”则收展了近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金梅生、江丰等人创作的59件作品。从清末的“改良年画”开始,年画内容、题材就开始关注现实,直至新中国五六十年代的“新年画运动”,年画已然变成了一种民间流行的文化载体。马立明介绍:“延安时期,年画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成了宣传革命的好媒体,那时还出现了八路军、解放军"门神"。”据悉展览将开放至2月29日。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