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23日下午,由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主办,新疆布尔津县五彩滩风景区承办的《中东的鸽子——冯少协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开幕式场面壮观。由于其他展厅处于布展状态,冯少协专题油画展成为当天唯一开幕的画展。题材的独特性吸引在京及专程从外地赶来参加开幕式的有关人士、画家、理论家及部分驻华使馆的使节多达伍佰人之多,正大厅的秩序一度出现拥挤及失控的局面,最后在中国美术馆保安人员的维持下,开幕式才得以顺利进行。《美术》杂志主编王仲、中共佛山市委宣传部部长蒋顺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冯少协的《中东的鸽子》系列给予了高度评价及肯定。同时,《中东的鸽子——冯少协油画展》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办,研讨会由《美术》杂志主编王仲主持。
2003年11月,冯少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关注中国文化市场》个人专题油画展,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获得成功后的冯少协没有沉迷于喜悦之中,而是积极思考着新的绘画题材与创作模式,通过对当代中国美术现状及个人创作历程的思考,经过反复琢磨,冯少协确定了中东问题作为创作题材,《美术》杂志主编王仲对冯少协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因此,创作内容锁定了巴以之间长期以来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冯少协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这套组画,作品完成后,得到了《美术》杂志及中国美术馆的大力支持,中国美术馆以最快的速度按展览有关程序安排了这次画展。《中东的鸽子系列》是冯少协从关注国内社会文化状况到极目国际风云在题材上的又一次转变,作品表现中东地区巴以双方长期以来因宗教、土地、民族等问题而产生的流血冲突。从绘画形式上,冯少协用油画的材料演绎了中国水墨绘画的审美取向,这批显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油画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精神的震撼力。冯少协以独特的绘画形式,表达了对国际社会重大问题的极大关注,用艺术呼吁国际社会继续努力,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路线图”的有效实施,并寄希望于巴以双方以政治谈判和平解决巴以争端,早日实现中东地区的全面、持久和平。作品同时表现了中国人民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也体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
研讨会上,大家对冯少协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关注国际重大问题从题材、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认真地探讨。
学术主持人王仲说,刚才冯少协《中东的鸽子》油画展开幕了,大家看了后一定感到美术馆多年以来的这么多展览、这么多活动,像这样的一种题材的作品还是少见的。画这个主题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人类命运的大视野、大关怀,没有扎实的艺术功底是不敢问津的,因此我们非常感谢、非常佩服青年画家冯少协的勇气、魄力与胆略。冯少协作品表现了中国艺术家企望中东和平的强烈呼声,为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增添了精神动力,这无疑在世界面前为中国艺术家的国际地位争得荣光,我们要感谢冯少协,我代表《美术》杂志对冯少协顺利完成这套作品与顺利开展表示祝贺。刚才开幕式的时候几位先生也对冯少协的创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我曾经跟冯少协也探讨过,如何把中国画在油画里体现出来,如何吸收中国画元素,把它丰富的、合适的艺术语言融合在油画的表达上,这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我刚才第一次看冯少协的原作,看这么大的原作,确实看出了冯少协在油画表现语言上做了很多尝试与探索。下面大家就冯少协的艺术探索中的成功与不足等方面进行坦诚的探讨。
范迪安:冯少协是位很勤奋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在艺术上想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但又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自己的道路的艺术家。一个画家能够敏感于今天的世界,能够专注于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并把一种人性的关怀渗透到这样一个被关注的主题中去,这也是难得的艺术精神。这种关注不仅是题材,不仅是画面,更重要的是少协这两年来之所以能够把所有心思放在创作上的一种动力。当关注变成动力的时候,他的作品就有了新的面貌和值得我们探讨的东西。正如王仲先生所说的大视野、大关怀、大处理。之所以把冯少协的画展提前安排在这期,主要是因为下周美术馆有个重要的展览——20世纪墨西哥绘画展。20世纪中后期墨西哥的许多作品特别是有着“墨西哥壁画三杰”之称的作品展出。墨西哥艺术从20世纪中期开始,壁画有着强烈的大关怀、大视野的拉美国家的艺术,曾给世界艺术带来重大影响,冯少协的画展也是社会性很强的艺术,从布展的角度,我们希望可以中外交流,使冯少协的画展成为这次学术交流的平台。
刘曦林:冯少协这些作品一定会在中国观众当中引起反响,引起中国人对战争的和平思考。冯少协的油画语言已经适合表达他的主题了,国内外重大主题也将会成为冯少协的艺术选择。要让他出经典,经典作品会成为历史里代表性作品,这样会为人类,为艺术增添更多的优秀作品,为美术史做出更大的贡献。
王宏建:看了王仲写的序言,我完全同意。王仲对冯少协的评价还是很高的,我觉得中东问题确实是世界的焦点。艺术选择这个题材就不仅仅是从政治上考虑,而是从一种精神境界、一种文化去考虑,我觉得冯少协这个度把握得比较好,突出了一个主题,就是和平。18幅油画传达了这样一个主题、一个精神、一个心声,我觉得很真诚,画得很好,用各种形式拼贴。但是还有点概念性,有这么一个主题,有一个概念,我想需要一些真实的更生动的细节。
薛永年:我讲三点:第一是重大主题,深切的人文关怀。第二是形式,传统与现代。第三是积极的导向。从冯少协的油画展来看,王仲的策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这个主题展览,有战火、硝烟、废墟、眼泪、愤怒、忧郁、也有受伤的和平鸽。这样的作品体现了画家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也不是为市场而市场,而是为人生而艺术,体现了责任感,体现了人文关怀,这种关怀有着开阔的世界眼光,对人类的命运给予人道主义关怀。冯少协上次展览我没有看,我听说是批判现实中应该批判的一些现象。在这方面是值得充分肯定和称赞的。这次展览,我们不仅给自己看,我们还要拿出去,即使是他个人的一种对和平的希望,也是我们艺术家应该表现出来的态度。具体说到油画写实技法,拼贴技艺是不是非常完美,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完善提高。总体来讲,从画家的选题到艺术表现,在冯少协油画中反映一种很好的趋势,我觉得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头,我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展览。
孙克:这个画展我看了非常激动,非常感兴趣,我平时也比较关心国际大事,我定了十二份报纸,每天看两三个小时。中东问题是非常难解决的问题,甚至在近时期内看不到光明。战争与和平的问题,自从有人类以来就不断地进行纷争,画家关心这个问题,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有不同的关心。希腊岛的屠杀,那是对人的同情,后来到了毕加索画的《格尔尼卡》,变成抽象的艺术手法,看懂就比较困难,我个人始终没有看懂,需要讲解,这是艺术的悲哀。通过冯少协的绘画艺术,会使人产生同情心,看了王仲在序言提到当代许多艺术家,包括拉丁美洲几位都是关心和同情的,冯少协的画在今天真是凤毛麟角。我看后觉得很新鲜,超越了我们今天美术界目前的状态。物以稀为贵,他这个就是贵,难得有这样的精神,难得有这样的眼光,难得有这样的心胸和同情心。也应该有这样的心,这么大的中国,就应该有这样的人,我们的民族需要这种对人类的同情。从画家的技法来说,吸取中国画笔墨的味道,他在这方面是有追求的,他想追求一点中国的气质,中国的气派。阿拉法特这张处理得非常好,沙龙不如这个好,稍微感到画得平了,是不是还可以挖掘一点,把以色列民族心情也表现出来?
粱江:冯少协是非常有社会责任感、非常难得的画家。我作为广东人感到很沾光,冯少协是全国不多见的画家,广东出这样一个画家我觉得非常振奋。在我看来,冯少协的作品有几个特点,一是他采取了独特的艺术视觉,关注了国际敏感问题,体现了人文关怀,用一个独特视觉作为一个历史创作体现出来,我觉得这是我们当代近距离历史画。冯少协用了很多象征、寓意、拼贴的、超时空的手法。他的作品的内涵超过了上次的作品,刚才有些先生说到在表现上有比较大的发展,我非常赞同这个看法。冯少协的艺术道路、艺术探索、艺术追求为当代中国画坛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经验,对中国美术家提供了很宝贵的创作经验。
毕建勋:我个人一直关注中东题材,我认为我的画法非常适合表达中东,我做事是比较慢的那种人,还得向冯少协认真学习,我现在觉得有点危机感。冯少协已经走出了这一步,也给了我一种激励和鼓励、也给了我一些经验,我要踏着冯少协的足迹继续努力。冯少协的创作无疑抓住了非常敏感的、当代的、具有世界性的、有国际意义的重大题材。冯少协作品还有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探索,把水墨的韵味融入到油画的创作中,取得非常独特的画面效果,再加上拼贴,这个探索非常有意义。但我觉得冯少协下一步的形式要更加永恒,主题方面更加集中一些,这样可能更好一些。
王镛:冯少协一贯比较关注重大社会题材,这一点在当代中国画坛中是非常可贵的。虽然有王仲给他出主意,但花近两年的时间搞出这样的作品,很了不起。这给我们的画家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一个画家要真正能够在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必须要像冯少协一样关注重大历史题材。刚才在展厅中听到很多不认识的观众议论说画展很好、很震撼。总体来说,把中东问题整个悲剧的氛围把握得很成功,虽然有些东西还可以更深入一点。刚才毕建勋好像也提到了冯少协把中国写意画的元素融到油画里,用我们自己的绘画语言处理历史题材,表现出来的时代氛围确实给人一定的震撼。这个展览是很成功的。
合品田:“中东的鸽子”,冯少协这个视野非常大,作为中国的艺术家,从目前国内创作来看,能够关注国际问题,而且有这样一种世界性眼光的艺术家并不多,在目前状态下,我们需要大视野,需要世界性眼光,所以我觉得冯少协的展览最大的意义就是眼光问题,这一问题对于以后我们的艺术家是一种重大的启发。我再谈一点技术上的问题,自从上一次“文化市场”专题展览成功以后,他的自信心等方面都打开了,这次技术上有非常大的飞跃,这次展览给我的感觉眼光依然很大,同时结构很大,冯少协的结构感和视野眼光有一种匹配性,这次依然证实了我这样一种感觉。很多绘画性的东西、天赋的东西得到了比较淋漓尽致的表达,我觉得这是一种才能。冯少协还有一个特点,也是值得注意的,他很善于学习,在连接各种表现元素的时候,在塑造氛围时,恰到好处,能够把很多元素结合起来,而且综合能力很强,有眼光、有手段、还有一种驾驭能力。我想冯少协一定能走远,能比今天走得更远。
李翔:现在画家都在关注市场,关注自己的作品价码的情况下,冯少协能够关注这种主题,18幅作品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我觉得冯先生是很刻苦、很执着、很有想法的画家,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看了画展,我感觉到手法如果能再统一就更好。明年是建军80周年,要举办全军11届美展,那是全军美展,地方也收稿,你可以画军事题材,现在邀请您参加。
陈履生:中东问题是比较敏感的问题,关于题材的意义,前面很多专家都论述了,我想补充一点,我认为冯少协有一个特点,他的艺术思路以及艺术表现有个特点,就是出奇制胜,每一次都有一个招。上次用艺术表现“文化市场”,今天用艺术的方式关注中东问题。冯少协在艺术方面有很多独特的地方。包括他送我一本“年年花开”的画册,他用油画表现中国文人画家几乎没有。不用的水墨方式画梅兰竹菊,吻合了我对他的一个看法,就是出奇制胜。他今天对和平的关注,反映了他对现实的认识。作为一个油画家,冯少协跟其他油画家不太一样,他一批一批地画,这就是他的特点。我们过了若干时间以后,还会记住他不同时间在中国美术馆办了一个《文化市场》和一个《中东的鸽子》的画展。
徐萍:王仲老师到东北去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冯少协画中东题材这个信息。今天专程来看后觉得很受教育,特别听了上述各位专家的发言,都对冯老师创作的各个方面做了非常精到的评价。我谈一点想法,有觉悟的艺术家应当关注这样的大题材,冯老师用油画的语言能够演绎这样一个题材,实际上是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冯少协老师的表现是比较成功的。从对中国画的笔墨语言的借鉴上,从他的画面上能够找到来龙去脉。冯老师在这些方面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同时,我也提点不成熟的想法跟冯老师商榷。感觉从“文化市场”到“中东的鸽子”到“梅花”题材,关注的都是大东西,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需要思考,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形成自己面貌的话,需要在一定时期内深入下去,而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这是我的不成熟的意见,请冯老师批评。
叶其青:我也来自佛山,作为冯少协的好朋友,我很高兴。冯少协今天获得巨大的成功,除了他给我们带来了技术上的许多新的元素之外,那就是大题材、大视野、大关怀、大同情,这一点我跟王仲老师是有同感的,我认为冯少协的这次展览是惊世之作,是中国艺术家对人间苦难的同情,他是为早日实现中东和平的一种大声疾呼的共鸣。
何智扬:今天参加冯少协的画展,感到很荣幸,我为画展取得成功感到高兴。冯少协的作品很有个性,很有艺术的感染力,我觉得他的作品主题鲜明,有着强烈的个人艺术语言。我们希望冯少协能为社会画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王仲:大家刚才谈得很好,我看冯少协也说几句吧。
冯少协:我一直认为,艺术不仅仅是艺术界的事情,艺术应该发挥其能够引发普通民众共鸣的文化功能。近年来,我都在致力于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我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希望能在某种程度上唤起人们的良知,虽然艺术对改变现实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我相信艺术的影响力有着深远的历史文化意义。今天各位专家对我的艺术探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同时也感谢你们对我作品中存在的不足给予一一指正,我希望今后的艺术创作能继续得到你们的支持和关心。借此机会,我要再一次对王仲老师主持我的学术研讨会以及在《中东的鸽子》创作过程中对我的悉心指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术主持人王仲最后作了小结,他说:我觉得今天发言质量非常高,大家对冯少协这次的展览进行了全面的评价,从题材到形式上大家谈了很多,今天的展览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我相信关注面还会以几何级的架势扩散。总而言之,这个展览对中国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艺术家都会有启示,《美术》杂志在全面鼓励艺术生态平衡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还是鼓励画大画,搞大创作,关心大题材。我觉得冯少协这次展览对美术界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冯少协的18幅作品,我相信一定会在国际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今天很多理论家提出很诚恳的建议,都是值得冯少协考虑的问题。冯少协的路还非常长,两年就有这么大的变化,包括他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等。我们交换过意见,他的悟性特别高,能迅速变成现实,体现最优化的效果,这种学习方法,思维方式都是促使冯少协不断进步的重要元素。今天研讨会到此结束,《美术》杂志对这次活动会进行报道,让更多的中国画家,国外画家能够了解这次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