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喻红,一派执著风度由远及近。
喻红,1984至1988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留院任教至今。1996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她早期以青春的困扰表达女性自然、茫然的状态开启了她对艺术的最初梦想,那时关注点已具明显的女性意识。
1999年“目击成长”系列的出现是喻红记录连续生命镜像的开始。取材于她和她的小女儿。母女两代人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环境和历史背景之下,预示了将来也会面临不同的命运和问题。这个系列是讨论成长的问题。事实上,喻红开始《目击成长》创作的时候,就采取了把摄影和绘画并置成作品的方式。这在当时是一种新形式的尝试和探索,融合多种艺术元素以扩大绘画所能承载的信息量。将两种形式本身进行对比,传达给观众一种错觉:摄影是真实的,绘画也是,而当两者相对于人物本身又不一定是真实的。真实到底是什么?对于媒介“真实性”的拷问成了“目击成长”这一系列作品带来的同行命题。与此同时,她对于时间的理解和把握,具有连续的影像抓拍效果和获取线索性内容、呈现时光的不可逆转和瞬间改变性,反馈和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成长历程。不再如喻红20世纪90年代末之前青春时期的作品,呈现独幅的生活片断样式。
喻红关注成长的过程,她说一个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奇迹。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同样健康的儿童,但社会和时代把他们塑造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运。中国大文化背景之下的经历,尤其表现人从“文革”时期到现在的心态的变化,串联了历史性的东西。喻红对于人物画更为着重关注,这源于她所饱有的女性特有的文化敏感,善于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本身也是最难成功把握的。她的众多作品都是在主题之下寻找素材和信息,以期与观众产生共鸣。形式上属于写实绘画,内容上则不断变化,愈加丰盛。
中国改革开放多年来发生众多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近期她的作品“她”系列,把对女性处境的关注更加凸显出来。以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境遇和知识背景的女性作为她的表现对象,以肖像的方式管窥她们真实的精神状态和生存状态,感受她们的生活方式和痕迹。其中包括亲人朋友、郊区邻居、餐馆老板、美女作家、西藏女孩、女警察、女老板、女音乐人、售楼小姐等等。这个系列的作品现在一共有11幅,画得慢而精细。空间的写实、刻画的深入、思路的明确,呈现了喻红作为一名女性艺术家特有的的内心意象、责任感和认知态度。笔法上遵循苏联写实主义风格的喻红,把现代多种新兴职业的女性的状态都尽可能地记录下来。
喻红早期喜欢塞尚、凡·高、毕加索。后来出国的机会多了,就有机会看大师的原作和各种展览。平时她还偏爱各类画册,从不同的素材中汲取艺术元素来丰盛作品的创作语言。她不喜欢太严肃的东西,太严肃的东西不适合走进她的绘画范畴,她的作品具有女性视角下的浓郁的生活重量和时光纹理。
在中国,女性艺术家相对于男性艺术家机会要少得多,客观地说,她们的艺术沉默着,被传统的男权意识搁置在冰山之上已有很长的一段历史。而随着时代的演进和变迁,对于女性艺术家艺术的认知,必定随着人类对于社会、性别、种族、阶级观念认识的深入而有所改观。正如女艺术家喻红,在不断实践自己艺术探索的同时,呈现出不一样的女性视角、不一样的艺术风景以及不一样的人生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