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就组画“海啸“的评析论及灾难与艺术美的问题,最近在第四届柏林艺术沙龙(Berliner Kunstsalon) 的展厅里,又看到两幅涉及到灾难题材的作品。这两幅作品都是以飞机坠毁为题材的油画,一幅是柏林白湖艺术学院教授利伯曼(Werner Liebmann)的《坠毁》("Der Sturz"),一幅是华裔女画家简策的《小的奇观》("Kleines Wunder")。尽管两幅作品题材相同,主题相同,两位画家也都生活在德国柏林,但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或许还由于性别上的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利伯曼的《坠毁》画的是一架美国老式飞机坠落地面而起火。这架飞机填满了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扩充和膨胀之感。画面色彩鲜艳,斑斓缤纷,令人目不暇接,有着一种热热闹闹的儿童画格调。绚丽的火苗呈现直线放射的形式,冲向斜上方,这夸张的一笔作为作品的重点占据了画面的中心。机尾上方一串迸射的飞向后方的细碎火球,显示出飞机起火时的速度和力量,同样带有童话的意味。画家以儿童画的笔触正面描绘了飞机坠毁时的可怕景象,火光冲天,烈焰遍地,观众似乎能够听到那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场面触目惊心,令人震撼。

利伯曼《坠毁》2006,布面油画,150 x 210 cm
简策的《小的奇观》描绘的是一片冰雪覆盖的田野,远处群山起伏,密林连绵。整个场景悄然无声,有一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静谧。这里展示的不仅是一个安静的世界,而且是一个安详的世界: 大地白雪凯凯,天空染着红霞,连山体和积雪也映上淡淡的橘红色。在画面的中央,在冰封雪盖的田野上横卧着一个巨大的钢铁构件,发散出彩虹般的波纹,营造出一个童话般的境界。但是仔细看去,这钢架却是一架飞机坠毁后的残骸,不禁使人顿时心惊胆战,毛骨悚然。它告诉观众,在这静谧祥和之处曾经发生过一场重大灾难,曾经有过飞机坠毁时的剧烈爆炸,冲天的大火浓烟,残缺不全的尸体,乘客惨痛的喊叫…… 正如它所属的组画的名称 《伪装》,这静谧祥和的景象是一种伪装,平静掩盖了惨烈,祥和掩盖了悲痛。画家精心创造出一种静谧祥和的意境和神韵,产生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简策 组画《伪装》十一: 《小的奇观》 2006, 布面油画,60 x 70 cm
利伯曼的《坠毁》直接描绘灾难现场,给观众以直观的感受,有着响鼓重锤的力度。简策的《小的奇观》间接反映坠机事件,以唤起观众的联想,有着意在画外的含蓄。很明显,两幅作品对同一题材采用了不同的表现方式,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但是二者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尽管是描绘灾难,却都没有过分渲染飞机坠毁的悲惨和恐怖,而是尽可能地提供一个具有美感的画面。即使利伯曼直接描绘坠毁现场,也没有如实画出滚滚浓烟和人员伤亡,而是以明亮鲜活的色彩和渲染夸张的笔触冲淡了坠毁的悲剧感。因此可以说,两幅作品尽管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是在怎样处理灾难与艺术美的关系上却有共同之处,都为此类题材的创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