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资讯 > 出版资讯 
闲读陈丹青的《退步集》
                            
日期: 2005/10/27 13:28:36    编辑:     来源: Tom美术    

  

      《退步集》封面,线装书的蓝相当养眼,很是配得上丹青那套四季不离身的深黑唐装。开篇的自序,只是那诚恳,便让人悦服。丹青痴崇鲁迅的落拓不羁,迷拜胡兰成的迭宕自喜,又兼有木心、阿城之类的师尊死党,日久天长,竟修以得道。偷一句在耶鲁教授中文的苏炜同志的总结──是已脱胎成“丹青体”。其最难得的,是在当今訇訇盛世中,持写“风多响易沉”之况味,内里有着时下为文者最缺的内敛与节制。以丹青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人的成长背景,他的文字,常让我想到作旧至乱真的仿明家具:明知其来路,一朝相遇,仍流连忘返。

  书中写人、写事的篇章,文字净洁,眉目清朗,读过去,空白间都似有字有意。比如写上海美专人事,里面个个人物都动得起来。到底丹青是画家出身,晓得要画活一只搁在台面的手,抓住指节曲动瞬间的姿态最是要紧。相较他早时写的《颜文梁》一类我所喜读的文章,如今的笔力下得更狠,而那写者后面的心思,更显坦拓清明。

  收在《退步集》最后的写呈清华美院的辞职信及其附件,读来犹为感慨。坦率言之,丹青在“述职和感想”中所表现出的赤诚忧愤,令我相当惊讶,亦觉陌生。很久以来,他那“坎普”意味十足的形象、言行不时闪烁在媒体间,供人看读的,却大体是片语只言或取意断章。我亦与大众一道看得津津有味,逐渐忘记了他的出身来历,直以为他是一介横空出世的当今名流,刀枪难入,心肺全无。全没想到他面对当今教育体制的种种荒谬,竟会如此痛心疾首、苦口婆心,凸显一派标准理想主义者的天真执著。阅读《退步集》时,我并没有预见到这封信后来竟引爆国中媒体铺天盖地的“陈丹青辞职风波”。而在后来跟媒体的纠辩中,丹青那可爱的理想主义者的天真亦不时显现。

  从那信中,我得知丹青任教后所招收的第一届五位博士生因在外语考试失利,全部黯然结业。我见过这五位中的四人,一色的仪表堂堂。艺术从不需要学历,所以我不需为他们担心;但亦晓得国情需要将艺术折算成学历,唯在此祝愿他们。

  丹青在书中的诸多诉求,我未见得能全盘认同。然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奋勇,令我深为感佩。丹青从当年的“愤青”,兑变成今日的“愤中”,虽知天命,遇及荒谬仍不肯妥协苟且,仍有激情大发“恶声”,真真难得。当今中国,丹青般的“恶声”,不是太多,却是太少太少。我甚至更过分,隔岸观火,还嫌他有时心不够狠,手不够辣,在触及一些事物的症节、核心时,会突然心软,松手滑开。

  书中收入的论说评议众多。丹青对绘画、影像、城市、教育无不涉及,事事均有心得见地,亦肯直言,看得出他这些年在国中生活十分投入,亦兴致盎然。要说遗憾,我以为收录的那些访谈,声息偏弱。丹青真是好脾气,几可谓来者不拒。以我所见,访者的问题时常失于大而无当,有时甚是无趣,甚至偶现无聊,但丹青均一一耐心答上。当访者谈者的见识、眼界、思想落差过大,便擦不出火花,意思要减掉几分。此观感我曾说予丹青,他亦耐心答曰:他从不嫌别人问题浅薄,他只要人家给他说话的机会便好。

  一书阅罢,几分怅然。盖因明白丹青指说那一切时,其中的冷暖炎凉,分寸之间,唯其自知。我一贯相信,所知、所识、所觉,凡成文字,或变言辞,均被矫饰──不是我们刻意为之,而是文字和语言的的宿命使然。

  退步乎?未必;进步乎?亦未必。人生旅步,进则是退,退亦是进,泾渭何来?且“进步”或“退步”,于我而言,全不重要。只是读到,便欣然,要颔首相贺。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