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资讯 > 出版资讯 
评朱存明新著《汉画像的象征世界》
                            
日期: 2005/10/27 15:49:26    编辑:     来源: 文新传媒网--文汇报    




《汉画像的象征世界》 朱存明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迄今为止,关于汉画像砖、石艺术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其研究方法不外以下几种:单纯的传统型的考古,从艺术、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从国外引进的对艺术作品做科学记录的研究方法等等。无论采用何种手段,研究者所面临的困难都是相同的:时间的距离与背景知识的缺乏,特别是对于汉画像这样一种出自处于社会中下层的艺术,民俗文化背景的了解尤其重要。远古的文明经历多次的文化交流融合与现代人的差距越来越远,使专业研究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相关知识的积累上,而并无多少相关知识的观赏者,就只能有限的理解汉画像了。

  朱存明的《汉画像的象征世界》是近年来少有的一本讲解相关知识并重新发掘汉画像世界的书。让人耳目一新的是,他还借助了一把恰到好处的快刀,使他解剖起汉画像这只麻雀来格外得心应手。

  正如作者自己所说的,《汉画像的象征世界》是在借助考古学与文化学的理论基础上,运用象征理论对汉代画像艺术所做的美学探讨。我们知道,文化学、人类学在解释古老传统文化方面有独到的优势。在该书中,西方象征理论的介入使汉画像研究别有洞天,虽然理论本身是枯燥的,但运用到具体的距今上千年的生机勃勃的汉画像中,却让我们着实领教了工具的重要。

  在用新理论解释汉画像时,作者信手拈来的资料显示了对汉画像的熟悉与长期深入的研究,而他对每一种现象的诠释总是比我们通常的思维更深一层。

  在第四章墓室、祠堂与棺淳画像的宇宙象征主义中,作者对墓室、祠堂、椁棺的画像解释推陈出新,全面而翔实,如作者解释祠堂,认为“祠堂是为死去的人建造的却是为活着的人服务的,它是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沟通的场所。祖先去世了,通过所立祠堂的祭祀,把其转化为一个不断回忆的事件,以强化宗法社会的礼制与教化,以抗拒死亡的虚无带给人的‘无’,与生相对的死亡世界便转化成了‘有’”。第五章汉画像的符号分析,更是把汉画像中常见的一些内容,如伏羲女娲,日月神,阳鸟载日图,蟾蜍玉兔图,牛郎织女图,四象图、风雨雷电,方形的大地、崇山理式、十字穿环、二龙穿壁、建鼓等汉画像中常见的中国传统图像根据图象学原理重新解释。

  像对牛郎织女的故事他是这样解释的:“牵牛的原始是‘牺牲’,也就是纯色的牛,古代在农耕的仪礼中以牛作为谷物神而祭祀大地。织女是根据古代男耕女织的生活比附到星上去的。到了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形象逐渐世俗化、生活化、平民化,成了世间凡人。同时演化出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爱情故事,表面上看这个故事是把神灵‘情欲化’了,实际上则有神圣的象征意义。汉人阴阳哲学盛行,把宇宙的生成看成阴阳两气交感的结果,阴阳不相交,便会产生灾异。汉人把这种观念移情到牛郎织女星上,便让本来属于河汉两岸的牛郎织女,能七夕相会。《淮南子》有‘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因此,牛郎织女的相会便是一件神圣的事。”这类对古老传说的解释有助于加深我们现代人对传统的理解,使我们常见的汉画像内容得到了新的文化阐发。

  这类新颖解释在书中常有表现,如对汉画像中最常见的狩猎图与庖厨图,作者也进行了新的阐发:过去这两种图像一般认为是表现现实生活的或表现剥削阶级生活的。他们忽视了这些图像的宗教意义。古代祭祀崇尚“血食”即重视用牺牲祭祀。狩猎图表现的不纯是一种剥削阶级的娱乐活动,其神圣性在于祠主的子孙要通过狩猎为自己的祖先准备牺牲用的祭品,庖厨图则是家庭为祭祀祠主而准备祭食的场面。把准备过程图像化,就是一种象征性,图像就成了真实意图的一种幻象传达。

  作者把汉画像的研究放在古代祭祀这一大文化背景下,所以他在文中指出汉画像砖、石艺术作为一种带有宗教祭祀性的艺术,所有的图式是有相对稳定性的,民俗的传承性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该是作者的一种新见解。

  所以该书不仅是一本汉画像研究领域的美学专业书,还可以作为普通读者了解传统民俗礼仪的读物。

  需要补充的是,研究汉画像需要进行大量的野外实际考古,这是一项需要体力与耐力,更需要对汉画像的热爱才能坚持下去的工作。在山东嘉祥召开的汉画学会的年会上,作者表示收集了大量汉画像图片,其中不乏未曾公开出版的图片,可见作者下的工夫之大。而借鉴西方理论进行的新尝试,引导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欣赏了一次汉画像,带给我们的是远古的余韵及汉画像经新理论切割的新痕迹,这,也可以说是阐释学的一次新实践。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