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资讯 > 出版资讯 
一出梦的戏剧——读《魔灯:伯格曼自传》
                            
日期: 2005/12/7 15:59:10    编辑:     来源: 东方网-文汇报    

《魔灯:伯格曼自传》 英格玛·伯格曼著 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

  英格玛·伯格曼,这只在冥想的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海燕,如今倘佯在电影的殿堂里。在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奥尔甫斯用他的音乐创造出一座森林。伯格曼的电影似乎也具有这样的魔力,他容纳着最诗意的体验和感受,让丑陋、污秽和噪音都在巧手的净化之下,突然静默下来。

  充满隐喻的《野草莓》是伯格曼当之无愧的代表作。对于伯格曼自己来说,这也是一部对他具有特殊意义的影片。1983年,他宣布退出影坛,不再拍摄电影之后,有一天下午,他和好友拉斯·柏格斯特洛姆一起在费罗岛他的私人电影院里观看这部旧作。伯格曼惊讶于主演维克托·斯约斯特罗姆的脸颊、眼睛、嘴唇、严峻无情的前额,盖著稀少发丝的脆弱颈项,还有眼眶的刻痕和迟疑的声音。他被这一切深深打动了,甚至感到一种极少有过的震撼,因为,这与其说是部虚构的作品,不如说是伯格曼关于童年的自传。在拍摄这部影片之前,他和他的家庭之间发生了一点纠纷,与第三任妻子的离异,与父母的激烈争吵,父母之间的怨恨使家庭的关系变得异常敏感和微妙,而这部影片就像是对这一系列事件的一次总结。

  伯格曼试图用一部追忆童年的影片来表达他此时矛盾痛苦的心情。伊萨克就像是他的变体,一个衰老了的伯格曼面对死亡时的内心恐惧,对未曾珍惜的爱情的遥想多少显得有些伤感。尽管在拍摄过程中,伯格曼对扮演伊萨克的斯约斯特罗姆颇有微词,因为那位卓越的电影导演、天才的演员也是一位难伺候的主(据我所知,对伯格曼影响最大的一部影片——《灵幻马车》——就是出于这位导演之手),用伯格曼的话说就是“很神经质”,但当他再次观看这部影片时,伯格曼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他的加盟,影片将蒙受多么大的损失。

  “现在开始下雨了,下得不很猛,而是恬静均匀。”这是剧本末尾时的一段话,在我看来,它可以用来描述整部影片的独特氛围,《追忆逝水年华》般温暖、细腻、恬静,充满了诗意和梦幻般的笔触。正如“野草莓”这个标题所喻示的,你可以想见那洒满余辉的草地上,野草莓的宁静和芬芳。

  他有能力把细雨、风景、暴风和呼喊都想像成诗歌。依靠着一棵树、一座桥、一段风景作为他的护身符。在电影中,一棵树不再仅仅是一棵树,它的出现意味着一种精神——为我们渐渐忽略、渐渐迷失的真情与爱。

  在《呐喊与低语》中,艾格纳斯是一位即将去见上帝的女人,她渴望家人的理解和温暖,但是她的姐妹们和她之间似乎隔着一堵不可逾越的墙。卡琳的丈夫把卡琳的婚姻给毁了,于是她将仇恨投向这个可憎的世界;而玛利亚却沉溺于肉体的欢娱。只有女仆安娜给予女主人无微不至的关爱,但这对于艾格纳斯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于是她求助于冥想和追忆,从中获得一点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但最终她还是难逃一死,虽然她的死在她的姐妹的内心深处并未唤起多少负疚之感。

  伯格曼总是显得非常阴郁,这些剧本和影像也许正是他心灵深处被压抑的记忆的展现。人在死神面前变得不堪一击,即使他用尽了全身的力量与之抗争,最终的结局也只能以悲壮的失败告终(如《第七封印》)。同时,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和幻灭感又是这样的清晰可辨,让你无从后退。他们可能是你的丈夫、妻子或者手足情深的兄弟姐妹,但传统意义上的价值观念在一桩桩让人心碎的丑闻面前,只能越来越脆弱和苍白。

  虽然他的作品并不都是自传体性质的,但每一部都保留了强烈个人色彩的观念、心理斗争和冥想气质,这些都在他的自传中有着清晰的表述。说伯格曼是一位电影魔术师真的一点都不过分。《呐喊与低语》被认为是“一出梦的戏剧”,意识的河流汊道纵横,往昔岁月、现实与幻想交织在一起,显得错综复杂,难以理清头绪,对于任何一位观众都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