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苏富比2006春季拍卖会总成交额愈8亿4千万港元,远远超出了预估价总额,同时缔造了多项世界拍卖纪录,包括中国油画、中国御制工艺品、清代织绣及粉红钻的世界拍卖纪录,中国当代艺术拍卖总成交额也再创历史新高。

常玉 站立在椅子上的猫 油画 成交价:RMB 3,704,000

朱铭 太极系列—对打 木雕 成交价:RMB 4,600,000


瓷器工艺品:稳字当头
马学东

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八吉祥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壶 成交价 RMB 17,935,200

清乾隆 御制镶珠黄缎十二章纹龙袍 成交价:RMB 15,560,800

清康熙 鎏金铜无量寿佛坐像 成交价:RMB 3,688,800

清雍正 粉彩牡丹玉兰蜂蝶图天球瓶 成交价:RMB 11,999,200
继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之后,4月10号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也在香港举槌,其中中国瓷器工艺品专场共上拍了236件,成交率62%,成交总额1.68亿元人民币。一方面,虽然从整体上看此次专场成交率不高,但是从成交的质量上来讲,瓷器工艺品市场的势头还是不错的,仍不断有高价创出,这说明买方市场对今年的瓷器工艺品市场仍然有良好的预期。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此次春季拍卖并没有重量级拍品“压轴”,同时也没有创出天价成交纪录,整体成交状况比较平稳,说明无论是卖方市场还是买方市场的态度都是比较谨慎的,都是以稳为主。据统计,此次瓷器工艺品专场拍卖,成交价格超千万的有3件(均是瓷器),成交价超过百万的有38件。其中明宣德釉里红三鱼纹高足碗以1615.4万元人民币成交,超出最低估价700万元两倍多,该成交价成为该场拍卖最高成交价。清代粉彩瓷器在香港市场一向备受青睐,在该专场拍卖创出第二高价的是清雍正粉彩牡丹玉兰蜂蝶图天球瓶,最终以1199万元成交。去年国际市场中掀起的青花瓷器的高价成交行情在此次专场拍卖中依然延续,此次专场仍有一件元青花垂肩八吉祥缠枝花卉纹瓶出现,成交价为903万元人民币。在此次专场拍卖成交价前十名中有五件是青花瓷器,可见青花瓷器行情还是“高烧不退”。相信香港苏富比的这次春季拍卖会对内地相对低迷的瓷器市场起到价格的比照作用。
工艺品类的成交呈现的特点是热点比较分散,以下这几类拍品仍然有很高的买气。去年犀角雕在国际市场上成交活跃,国际买家对此类拍品表现出了强烈的购买欲望,此次专拍中一件犀角雕文殊青狮坐像以725万元高价成交。几件铜鎏金佛像也以高价成交,如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以725万元人民币成交,该价格名列此专场拍卖的第十名。玉器类一件清乾隆白玉宝船以165.3万元成交。一件清乾隆铜鎏金开光式画北京珐琅《西洋仕女》图鼻烟壶以250万元成交。
此外,香港苏富比首次推出了“宝胜隆盛—乾隆珍宝暨德安堂白玉收藏专场”拍卖,成交亮点不少,拍出的一件清乾隆御之金桃鞘“天子十号”“宝盛”腰刀以4880万元成交,成为该专场拍卖最高价。清乾隆镶珠黄缎十二章纹龙袍以1556万元成交。该场拍卖中单色釉瓷器成交良好,尤其几件粉青釉瓷器都以高价成交,如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八吉祥青花缠枝花卉纹双耳扁壶以1793.5万元成交,另一件清乾隆粉青釉浮雕博古龙纹壶也以1437.3万元成交。这也提醒投资者注意关注单色釉瓷器行情的变化。该专场拍卖玉器亮点不多,大部分成交价在50万-300万元之间,可以看出玉器市场仍然处在盘整阶段,一件白玉《双喜》如意纹炉瓶盒(一套三件)以309.5万元成交,成为该场玉器拍卖的最高价格。
中国古代书画:精品缺乏,理性充足
董岳

清初六家山水 扇面 成交价: RMB 636,000

翁方钢 临祝允明成趣园记 成交价: RMB 636,000


在刚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季拍卖的“中国书画”专场中,中国古代书画无论从参拍数量来讲还是从成交高价来说,在气势上均要弱于近现代书画。此次成交的中国古代书画作品数量很少,并且均以较低的价格拍出,在整个专场中不但作品成交价格排名的前十名中不见有古代书画出现,而且古代书画中的最高价也仅为清代翁方纲《临祝允明成趣园记》手卷(1792年作)和《清初六家山水》扇面(八开)成交的63.6万元。此外,清代张槃《杂册(十开)》(1860年作)的成交价为48.336万元,陈洪绶《花卉》册页(十二开)(1816年作)成交价为40.704万元,“清代四僧”之一虚谷的《春波鱼戏》立轴(1874年作)以38.16万元成交。此次上拍的作品一般是清代小名头书画家的作品,如清代余集的《风雪归途》立轴(1800年作)、王愫的《林泉高致》立轴(1746年作)等,成交价格均在10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并且缺少古代书画精品的出现,以至于在成交价格上并不十分理想,并且有一些作品流拍了,如张崟的《山水》册页(八开)(1816年作)预估价为30至40万元。虽然如此,但从整体来看这些古代书画作品的成交价一般都高于预估价,并且从书画家个人作品的成交价来看,也都处于个人作品成交价排行榜的前几位,如此次成交的翁方纲《临祝允明成趣园记》手卷(1792年作)的成交价为63.6万元,刷新了翁方纲个人作品成交价的最高纪录,并且远远高于其他作品的几万元至二、三十万元的成交价格区间。由以上的拍卖情况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书画部分已经形成了较为理性的买方市场,而此次中国当代艺术拍卖给中国带来的强烈冲击也转移了部分买家的投入资金,中国古代书画精品的亮点和成交的高价也期待在即将举办的国内各大拍卖行的拍场中。
近现代书画:表现平淡,藏家冷静
刘璋

齐白石 却饮图 设色纸本 成交价:RMB3,256,000

傅抱石 平沙落雁 设色纸本 成交价:RMB 2,920,000

在4月10日落槌的香港苏富比春季大拍,总成交额为8.4亿多港币,远远超过预估价并缔造了一连串的新记录,让人兴奋不已。虽然两个中国书画专场的拍卖的总成绩达到了1.34亿港币。但是与全面开花的当代艺术专场拍卖相比,中国近现代书画的拍卖未免显得有些许冷清。
打头阵的是张宗宪近现代书画拍卖专场。张宗宪“云海阁”珍藏的大名为众多好古雅之士所知,虽然拍品质量被世人公认,但拍场的表现稍有些平淡。在上拍的58件作品中,只有34件作品成交,成交率仅为59%,拍卖总金额只拍得只拍得3871万港元,远低于拍前总估价7000万港元。而在 133件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拍卖成交率达98%,成交额更是达到了1.3亿多港元,是拍前估价的2倍多,并且逾88%的拍品均以高于估价的价格成交,每件拍品平均成交价竟有90多万港元。
其中,拍前被广泛看好的齐白石《却饮图》以325.6万港元成为这场拍卖的最高价。此次上拍的一件徐悲鸿的《鱼鹰》,此作是大师于1944年画于嘉陵江边,笔墨淋漓、生动雅致,上有钤影东海王孙”,并有“张宗宪藏”的藏印,估价达138万至188万港元。拍前市场人士认为在众藏家的追捧下必会创更高的成交价。最后《鱼鹰》以估价范围内的144万港元成交,虽然价格比较理想,但与众人所期待的价格仍有距离,不免有些让人失落。另外一些精且估价合理的藏品仍然不乏藏家青睐。如齐白石的《篆书中堂》拍出了224.8万港元的佳绩,林风眠的《丰收图》也以24.8万港元成交。
从去年年底开始,中国书画市场就开始有所回落,此专场拍卖难免多少受到影响。而此次付拍得拍品的估价都相对较高,因而拍卖成绩不能如当代艺术专场拍卖一般有更多惊人的表现。所以说此专场的平平表现也算是正常,在情理之中。
此场拍卖的的流拍作品达24件之多,不能不引起人注意。一方面是由于这些作品并不是张先生最好的藏品,一方面也由于这些拍品的估价较为偏高。与仅流拍3件作品的中国当代艺术的专场形成了鲜明对比。
再者,由于今年春拍才刚刚拉开帷幕,不少买家还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出手,这也是造成这一专场表现平淡的原因之一。
虽然说张宗宪专场平淡收槌,不过,在随后举行的中国书画专场拍卖中,236件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最终以9598.4万港元的总成交额落槌,而这一成绩要比6500万港元的估价高出了3000余万港元。林风眠《宝莲灯》估价在65万港元~80万港元,实际成交价达213.6万港元,高出估价的近三倍。徐悲鸿1939年作《钟馗》拍了292万港元的佳绩,齐白石的《驱帆并驾图》也以258.4 万港元成交。吴冠中《日出》、张大千《采芝图》分别都以236万港元和236万港元成交。
可以看出在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市场上引人瞩目的仍是吴冠中、林风眠、齐白石、张大千那些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较强的的抗跌性,同时仍会呈现一定程度地增长。
此次拍卖中国油画在香港苏富比已形成和中国书画分庭抗礼之势,看似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开始遭遇冷落,然而一些市场人士还是认为,近现代书画行情并未走低,只是精明的藏家在收藏作品时更会加以选择了。

林风眠 荷塘 油画 成交价:RMB 7,400,000

廖继春 台南孔庙 油画 成交价:RMB 7,400,000

吴冠中 舟山渔港 油画 成交价: RMB 5,048,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