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资讯 > 出版资讯 
走进克尔凯郭尔思想的门径
                            
日期: 2006/6/2 17:12:40    编辑:     来源:     

《论反讽概念》〔丹麦〕克尔凯郭尔著 汤晨溪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定价:25元

  汉译克尔凯郭尔的《论反讽概念》终于出版了!它虽然不是国内出版的第一本直接从丹麦文翻译的克尔凯郭尔作品,但却是一个中丹合作的系统的克尔凯郭尔作品翻译计划(10卷本《克尔凯郭尔文集》)当中的首部作品。

  克尔凯郭尔(1813-1855)是丹麦著名的作家、哲学家和宗教思想家。他从未担任公职,终生靠遗产生活,所有作品一律自费出版,以目前世界上仅550万人使用的丹麦语写作。这样的一位生活在19世纪欧洲主流文化边缘地带的自由撰稿人似乎不具备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的客观条件,但是在国际范围内,克尔凯郭尔研究却是一门“显学”。他的虔诚、他与丹麦国教会之间的冲突和斗争使得基督教神学界一直不敢放松对他的研究;他凭借着对“生存”和“个体”概念的开发而被誉为“存在主义之父”;而今天,他所采取的反讽和假名写作的策略又使解构主义者们双眼发亮,认为他提供了一个堪与德里达的“无权威的阅读”相媲美的“无权威的写作”的范例。克尔凯郭尔是个高产作家,面对他多达28卷的著述(包括死后整理发表的日记、笔记),我们如何才能找到一个步入他的思想世界的门径呢?《论反讽概念》就是一个可能。

  《论反讽概念》写于1841年,它并不是克尔凯郭尔的第一部发表作品,但却是他一生当中惟一一部“有求于人”的作品——他想以此申请哥本哈根大学哲学系的博士学位,这个目标决定了此文相对而言不可能是“纯粹”的自由创作,因为它必须顾及基本的学术标准和规范。

  《论反讽概念》共分为两部分:上篇“苏格拉底的立场,理解为反讽”,克尔凯郭尔以历史的态度详细阐明了苏格拉底与“反讽”概念的联接。下篇“论反讽概念”是对“反讽”概念本身的直接讨论,其中着重批判性地讨论了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弗·施雷格尔、蒂克和佐尔格的反讽立场。稍有学术背景的读者不难看出,作为一篇学位论文,《论反讽概念》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点。全书整体结构自由而松散,上篇用200页的篇幅讨论苏格拉底,而下篇则仅用了80多页来讨论反讽概念,悬殊的篇幅差别有碍整体的平衡。另外,本书文风奇特多变,那种典型的克尔凯郭尔式的抒情的、讽刺的、嘲弄的口吻在这本书当中已经基本成形,但这些似乎并不符合一篇学位论文的要求。对此克尔凯郭尔的论文评阅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了,但可能是因为克尔凯郭尔对古今文学、哲学以及美学思想的广泛涉猎和研究,更可能是因为该书所体现出的“活跃的才智和新鲜的思想”,克尔凯郭尔最终如愿以偿地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部作品虽然还不够“成熟”,但它至少可以为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克尔凯郭尔思想提供三条重要线索。

  首先,该书比较鲜明地反映了青年克尔凯郭尔所受的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从而历史性地展示了其思想发展历程。书中除了有不少直接引述黑格尔作品的文字外,在讨论苏格拉底的反讽立场的时候,克尔凯郭尔使用了黑格尔逻辑学当中出现的“可能化、现实化和必然化”的范畴。在比较苏格拉底与浪漫主义者的时候,克尔凯郭尔几乎全盘接受了黑格尔的观点。他把苏格拉底的反讽理解为是严肃的、在世界历史意义上必然的;而浪漫主义者的反讽则在充满深层道德关怀的同时饱受虚无主义的侵蚀,它最终沦为一种“精致的游戏”。此外,克尔凯郭尔还接受了黑格尔对苏格拉底的批评,认为苏格拉底轻视整体、否定国家,在他的身上“随意地自己规定自己”的主观性起了决定作用。(参《论反讽概念》,第200页)1850年,当早已成为黑格尔的激烈批判者的克尔凯郭尔回顾自己在学位论文当中所做的上述批判的时候,他在日记中写道:“我当时真是个愚蠢的黑格尔主义者!”其悔恨之情溢于言表。

  虽然受到了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但是《论反讽概念》已经预示了克尔凯郭尔在未来可能取得的成就。克尔凯郭尔思想的“新鲜”之处并不在于他想去解决什么学术问题,因为无论是哲学系教授还是克尔凯郭尔本人都清楚地知道,试图把“反讽”置于“概念”的框架之下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反讽,而且几乎不可能,就像要描摹头戴隐身帽的小妖精一样地毫无可能(同上,第6页)。在决定以“反讽”为题撰写博士论文之前,克尔凯郭尔还曾考虑过“讽刺”和“自杀”这两个同样非同寻常的题目。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充分表明了青年克尔凯郭尔的目标不在于得学位和做课题,而是直接关系到他的“生活的计划”,关系到他一直努力寻求的“只为我而在的真理”。克尔凯郭尔把大部分的论文篇幅都给了苏格拉底,就是因为他一直把苏格拉底视为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楷模。

  最后,“反讽”是克尔凯郭尔独特的写作策略之一,对它的把握能够帮助我们摆脱在阅读克尔凯郭尔之时常常会出现的那种若有所失、不得要害的困境。尤其是,他看重只提出问题、但却永远不给出最后答案的苏格拉底式的反讽立场,这不仅把他与19世纪的体系化的思辨哲学区分了开来,而且还把他与后现代主义立场联接了起来,因为他几乎宣告了作者的死亡,“解构”了传统意义上作为一名作者所拥有的权威。不过历来以苏格拉底为楷模的克尔凯郭尔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有朝一日他的立场会与“后现代”联系起来,这一点多少有些反讽的意味。

  《论反讽概念》一书有大段的黑格尔和德国浪漫主义作家的著作引文,所幸译者汤晨溪先生执教芝加哥大学德语系多年,其研究专长就是德国浪漫主义,因此译起来得心应手。作为以外语思考、写作的海外华人学者,汤兄能够以娴熟而不失典雅的汉语传译出克尔凯郭尔文字的精彩之处,可以想见他曾为此付出的劳作。愿这份辛劳能够换得更多的人对克尔凯郭尔思想的关注。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