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财经 > 市场分析 
大众化的俄罗斯艺术情结
                            
日期: 2006/8/21 15:50:44    编辑:葛颐     来源: 今日艺术网    

    正在中国美术馆热展中的“俄罗斯艺术300年展”作为俄罗斯文化年的重头戏之一,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前来参观,俄罗斯艺术为什么会对中国观众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老一代画家的俄罗斯艺术情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油画家由于历史原因,受到苏联绘画的影响很大。在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他们学习的艺术家不是达·芬奇、拉斐尔等西方大师,而是像克拉姆斯科依、列宾、希施金等苏联画家。在中苏友好时期,有许多画家到苏联求学,也有苏联的艺术家来中国讲学。如当时苏联著名画家马克西莫夫在中国创办的油画班,被称为“马训班”。在“马训班”中产生了中国学院派油画领导力量的侯一民、詹建俊、靳尚宜等画家,在留学俄罗斯的人当中也走出了罗工柳、全山石、林岗等一大批著名家。此次大规模的俄罗斯绘画展览重新唤起了人们心中那份俄罗斯情结。展览期间詹建俊、靳尚宜等老画家都多次参观展览,充分体现他们对俄罗斯绘画的深厚感情。

    中青年画家的隔代俄罗斯艺术情怀
    虽然1963年中苏关系破裂,但事实上在1985年之前,也就是所谓“85新潮美术”引进西方美术思想之前,苏联绘画教育模式一直统治着美术学院的教学,深刻的影响了中国的美术教育,所以大多数中青年画家也都从其老师辈画家言传身教中感染了俄国绘画情节,对俄罗斯绘画了解的也比较多。事实上,中央美术学院现在的油画教学仍然延续了俄罗斯那种以写实教育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次展览涵盖了俄罗斯近300年绘画名家的作品,许多画家和学生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观看这次展览。

    普通观众对俄罗斯文化的熟识
    绘画只是前苏联文化艺术在上个世纪对中国影响的很小一方面,我们随口能说出许多苏联艺术家的名字,如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陀思托耶夫斯基、契诃夫,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即使对美术不甚了解的人恐怕也会对列宾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有印象。相对于其他国家,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在我国有相当的民众基础。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