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观马军的画,人们往往被它那艳丽的色彩和奔放的画面震撼,心中产生一种感觉,认定它是当代流行的抽象画中的一类。但马军的画是抽象吗?
抽象艺术是指艺术形象大幅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抽象绘画诞生在20世纪初的西欧,其鲜明的风格特征是纯粹点线面或色彩构成,画面无确定主题,不显解释述说意图,无特定情节、内容、布景,无指定时代和历史风貌,对传统约定俗成的规范义无反顾地背弃,画家耽于主观感受的剖析和内心情愫的独白,推崇个人主观想象力的驰骋,抛开依据理论的习惯、拒绝参照或师承,与自身对话,与陌生交流,追求跨越疆界的自由。
在西方抽象绘画的范畴之中,不论是蒙得里安之后的几何抽象,或是继康丁斯基之后的抒情抽象表现,在西方抽象体系的脉络中,经常以强烈的情绪,企图主导观众,接受画面全面性的主观表达。这虽然使观众感动或震撼,但来自画作本身的强势力量,却往往吞噬了观者主观情绪的对应,而变成一种单向的情感交流。反观中国抽象绘画,不但在风格和西方有明显的差异,在思想脉络的发展上,也有明显的差距。它并不刻意在形式语汇上追求发展,而是在「人格修养上」下工夫,去繁从简,不去追求形式语汇上的极限。画面中逸笔草草的空间,反而自然流露出画家的人格特质,留给观画者更多想象,进而聚集感动的主要来源。其探讨的是一种人类内在情感的圆满感受,而非一种严谨创作的发明或伟大性。它更贴近生命本身,是一种自我修炼完成的精神意义,而不是一再开发人类对于物质形式的可能。马军的画既有着西方抽象强烈的情绪,又有着中国抽象的意境,但是在艳丽的画面中我们又奇异地看到了形,看到了观者想象中的有形的物,它决非抽象所能表现!
传统的写实主义不厌其烦的清晰视觉形象给予现代人一种警示: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物充斥了人们的生活,包围着人们,人们的意志和情感在其中已经变得无能和无用,到头来,人自己在这个世界中也只是和其他事物平行的一个部分而已。写实在长期对客观规律和自然现象的研究当中,过分注重视觉的存在从而忽略主观心理的反映,久而久之便麻木了造型的精神参与,使写实的标准降格为客观的相似,使造型的追求满足于视觉经验的真实。这就是写实主义的缺陷。马军的画在有形的意境中克服了这个缺陷,它强调对理性思考和日常生活两方面的关照方式,依赖于你自己去判断你相信什么,是你的反应,是观众、决定了这件作品。
艺术本质传达出的是视觉经验背后的心理反映和精神控制,这里面既有客观自然、社会影响,也有人精神心理感知的状态。马军接受过系统的学院教育,但没有完全沉迷于学院情节当中。他从学院学到了技法与规律也熏陶了审美修养,但同样重要的是他的情感和阅历增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感受力。他领略过欧洲油画大师的精髓,更倾倒于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他惊叹于欧洲艺术造型的精妙,更醉心于汉俑、宋塑的浑然意趣。如果说艺术离不开科学地对结构和解剖的客观理解,那么比科学和客观更重要的应该是科学和客观下面潜伏着的主观生机。马军在最有限的画室空间内,在最保守的架上绘画的方式中,以他独到的艺术建树,用绚丽的色彩和以意胜形的非抽象表现了十足的现代品味,使世人倾服。
艺术价值唯一的判断标准是人精神中的光辉以及由精神控制和生发的艺术形式。于是,人们几乎惊叹一种新的艺术形式诞生了——非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