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图书资讯 > 编辑推荐 
袁运甫
                            
日期: 2005/10/26 19:14:23    编辑:     来源:     

 

所属类别:中国近现代美术画册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
装帧:精装
开本:8开
页数:456
定价:980元
作者:袁运甫
作者简介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士。

目录

袁运甫的寰宇
吴冠中
向袁运甫先生致敬
陈丹青
历史性的推进——袁运甫大美术观述评
袁宝林
从中国的文化理念出发——读《向世界博物馆推荐丛书·袁运甫卷》
刘墨
中国画作品
水墨彩墨重彩线描
色彩写生作品
水彩水粉丙烯油画
公共艺术作品
壁画雕塑环境
黑白画作品
书籍插图、题花
袁运甫先生七十华诞
杜大恺
兼容并蓄  有容乃大
刘巨德
我的艺术生涯
袁运甫
前言

袁运甫的寰宇
吴冠中

  我于1964年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袁运甫相识,我们同系共事,相处融洽。迄今40年矣。工艺美院有一股暗流,就是怕学生爱上绘画便影响工艺专业。教绘画基础课,我作为打工任务是无妨的。但观念上,认为造型根基不深厚便提不高设计能力。因此绘画教师与设计教师之间有一层隔膜,彼此看对方不清晰。而袁运甫,他作为专业教师。一直强调绘画基础,他热爱绘画,自己绘画功底厚,素描、水彩、油彩,十八般武器件件熟练。这便是我与他之间的纽带,我们从友谊到相知的永不枯竭的源头活水。
   
  惺惺相惜,我们更深一层的彼此理解是在“文革”下放农村。在李村,在巨大的压力下偷偷作画的苦乐中。我无奈中利用了粪筐做画架,第二个背起粪筐的就是袁运甫,我们二人无愧是粪筐画派之首。写生本身是一种战斗。没有这种基本的战斗经历的人要上艺术战场,难以设想。我和袁运甫是在长期写生战斗中培养的战斗友谊,我们仿佛是走过了艺术长征的老战友。我们经历过的战役从上海、苏州、吴县、黄山、武汉、三峡、白帝城、万县、重庆,一直到浙江温岑及胶东的许多渔村,我们画过同一个对象,或各画不同的对象,在作品与被写生的对象的差异间,彼此比较,便更深入理解各人的着眼点与不同情思。这种令人陶醉的艺术生涯蕴育了我们的人生气质和艺术素质,我们对此永远怀念!
   
  袁运甫似海绵,他吸收一切养分。从院内的张光字、张仃、庞薰琹、祝大年、郑可等老师一直到社会上各画种的专家,甚至学生,他从不放过学习的机缘,至于国外当代各门类的突出代表,我是连名字也不熟悉了。他精力充沛、贪食,又有一个强劲的胃,善于消化。另一面,他爱才,恨不能收尽才华为我院所用,这方面他寄厚望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并时时流露这种心态。
   
  袁运甫的写生绘画作品,我比较熟悉,他对形的掌握个分严谨,对色力求强烈而丰富,他的画面充实。每次作画如欲子读者丰盛之宴,这位厨师善于调料,肯下细工,但求创造出真正的美食,今日看他数十年前李村的作品,仍散发着当年简陋厨房里烹饪的余香。他作水墨,从传统荷花的变种到现代钢桥的构架,探索之中力求超越时空。精力过人的老袁永远紧迫时代。他跑得快,我已老迈,往往看他远去而欣赏其背影了。他作了许多大型壁画。我未能尽睹。大型壁画又有大型的新问题。”尽精微而致广大”,这话值得思考,尽了精微未必能致广大,甚至有碍于广大,堆砌与延续决不等于广大,但这在当前却有泛滥的倾向。在广大中又尽精微的作品肯定不少,但要害是致广大,传统中精微而不广大的壁画不足为师,新时代的新壁画如何结合新环境、新情调、新气氛,有待子孙的大胆创新。袁运甫看尽古、今、中、外的壁画,正肩负着创造新传统、启发后来人的重任,他的寰宇无限量。

精彩图文



生命泉(之二)  插图/ 创作年代1963 / 作品规格20cm×35cm   

 

雪浪花集(之一)  插图/ 创作年代1961 / 作品规格20cm×30cm



民间文学  插图/ 创作年代1962 / 作品规格36.5cm×27cm    

 

巨手(之四)  插图/ 创作年代1963 / 作品规格28cm×30cm      



户户没闲人  插图/ 创作年代1958 / 作品规格35cm×26cm  

   

新诗选(之一)  插图/ 创作年代1962 / 作品规格36cm×22cm

出版背景: 
 
  这套“向世界博物馆推荐丛书”是由国外著名设计师参与设计,北京颂雅风文化艺术中心具体实施,世界几个大博物馆与河北教育出版社共同完成的一套大型丛书。这套丛书完成后将向世界大的博物馆推荐宣传,使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编辑心语

  《向世界博物馆推荐丛书·袁运甫卷》共分三个部分;一是”彩墨国画作品”及部分线描;二是”色彩写生作品”及少量速写等;三是”公共艺术作品”和黑白画。“公共艺术作品”其中包括了壁画、雕塑及其制作过程的局部和相关环境综合设计效果等,堪称是最集中一次展示袁运甫艺术思想与创作的一部大书,从他的作品中和艺术思想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当代艺术家的思考深度:从传统艺术的传承,到具有时代特点的现代审美精神的体现;从艺术的主体深度,到造型形势结构完美和谐的体现;从功能要求,到现代材料选择与制作的周密实施。壁画《巴山蜀水》、中华世纪坛壁画及总体环境、《中华和钟》等,都具体地体现了上述的观点。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