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钻石书写历史
除却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男人给过女人的好东西,还有高跟鞋以及钻石。
很多事情,都在时间里更改了。如今很少有女孩子会记得,踩在脚下的这双锐利高挑,原本是中世纪骑士的装备,那道诱惑弧线是为方便骑马时双脚能紧扣马镫而存在。而钻石,原本也是只在男人掌中流传的恒久之不可摧毁,从法老到王侯,果然与坚毅。当它们开始在美人的颈间闪烁,也不是这几百年间的事,却自此隐没了内在,只看外表。(diamond中)
法国历史上,最知名的钻石名唤Regent,意为“摄政”。它就是一颗只为男人掌握的钻石。这枚140.5克拉的方型切割钻石在十七世纪的时候离开印度,辗转英伦,再至法兰西。这一路上的谋杀、争夺于它的光华无损,最后它到达法国摄政王奥尔良公爵手中,自此获得“摄政”这个威振朝野的名字,也决定了自己一生与皇权纠结的命运。1722它出现在路易十五的加冕皇冠上。1804年的巴黎圣母院,拿破仑从教皇手中夺过皇冠。也就在那一年,拿破仑将“摄政”钻石镶嵌在了自己的剑柄之上。这个心怀“帝国”梦想的男人,挥手拂开掩盖在钻石之上的胭脂香粉气息,还钻石本来的寓意:“逢强更强、无坚不摧”。从此这颗“摄政”钻石随他左右,东征西讨,权倾天下。它亲见它光芒所到之地,成为法兰西版图新的边界。它陪伴拿破仑身侧,给了法兰西帝国十年的荣华与辉煌。当拿破仑结束他的演出退居幕后,流放大西洋,这把剑依旧随伺左右。(08a,中)如今“摄政”钻石在巴黎卢浮宫法国皇室珠宝馆中栖身,谨记着往者那段折戟沉沙的遗憾,静待它的下一个主人。时间、地点以及故事的开头,我们都无从揣测,但这一场互相征服的过程,定然会是光芒四射、惊心动魄。
拿破仑曾说过:“任何重大事件中变更总是难免。”如今或许是时候,男人要再次将钻石从女人手中收回。当意大利首席高级笔类制造商奥罗拉(Aurora),在中国展出为庆祝1919年这一公司创始之年而制作的镶钻笔时,世人又一次隐约看见,拿破仑当年那个帝国的梦想:夺目光华,尊贵无双。手握1919颗钻石在纸上书写文字,与这个来自科西嘉岛的男人以一己之力金戈铁马锻造历史相比,哪一个更为奢侈?
奥罗拉,这个在意大利北部城市都灵诞生的顶级书写工具品牌,创立之年为1919,这或许并不是个偶然。因为1919年不是一个在历史书页里可以被随意翻过的一章。那一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随之结束的,还有一个温情脉脉的旧时代。拿破仑的帝国梦想自此再无可能实现。骑士们摘下了配剑,在钢枪铁炮前屈膝。那一年,英伦三岛上,爱德华?埃尔加写出了他最辉煌也是最后的乐章:《埃尔加大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葬礼般的开场,使全曲弥漫着幻灭与受苦的感觉,谁都说,这是歌唱永诀的天鹅之歌。而茨威格在他的流亡生涯中频频回眸欧洲,1919这个年份,是苦痛不能跨越的昨日世界的分野。男人们埋头书写着,关于日子、思想、感伤……
诞生与此时的奥罗拉,以这个年份说出了一句关于自身命运的预言:当其他人还在忙着告别,总有人要最先往前走去,让曙光将旧世界的阴影留在身后。最先进的制笔技艺,藏在最奢华的外表中。如同一位智者,穿越了时代的灰烬,怀着一颗满载热望的心,在黎明时分走来。他将钻石镶嵌到钢笔之上,然后将这只笔交给时代精英的手中。等待着,他们再一次在窗前坐下,书写新的开始。
思想神秘难解,因为你不明白它来自何处,但是它的力量却又是如此强大,在无声无息之间改变有形世界。神秘而简单,就如同钻石的光芒。或许正因为如此,也只有同样镶着钻石的笔才能担当起书写这些思想的重任。
回顾奥罗拉的制笔历史,我们会看见这个品牌在不断向一些男人致敬。这其中包括航海家哥伦布,诗人但丁,画家达芬奇,教皇保罗二世……这些男人的共同之处,就是他们以自己思想的改变过这个世界,就如同那个最终被命运击败的拿破仑,用镶嵌着钻石的剑书写过历史。
拿破仑帮助我们了解的并不是命运的无可更改,而是思想的力量可以走多远。
你有没有发现,执笔的姿态,与挥剑如此相似?
钻石与笔,梦想与现实。是的,那些将这样的搭配认作华而不实的人,不会懂买椟还珠的至情至性。毕竟,我们在我们的命运面前,有着自己的姿态。我们也深深懂得:笔,书写的从来不只是文字。就如同钻石折射的,从来也不仅仅是太阳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