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名称:朱伟 所属类别:中国近现代美术画册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页数:176 定价:28元 作者:李小山著 朱伟绘
前言:
说给朱伟,与艺术或不相干的话 李宏宇
海外的艺术媒体与评论者乐于把朱伟塑造成体制反叛者形象,他以前在军队的生活经历被他们津津乐道,画作的政治波普意味也被大加渲染。这固然对西方市场有莫大的妙处,但在作者本人,却常常是万般无奈。
看朱伟的画作,可以很轻松地从唇间爆破出“波普”二字:早期的毛形象、邓形象,乃至最新“乌托邦”系列中会场背后的红旗、前景的鲜花、高举的手臂,都直截了当地勾动观者对某种政治氛围的旧感触。可是当被艺术评论家问起动机、思路、隐喻背后的理性思考时,朱伟说常常因为不知如何应对而浑身不自在,他向我讲述过一次因为无语而窘迫,瞬间汗透全身的情形。从他仍然心有余悸的表情我能相当真切地想像出当时他的模样,我几乎很不给面子地、毫无同情心地笑起来。
无论美术、文学、影剧,我相信作者更多是依自己的感性冲动创作,所谓系统的理性的思考,往往是学者、评论家依据自己专业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做出的梳理与归纳。他们当然可以自由地对作品与作者进行分析评点,贴上各种标签,但如果他们向作者追问这样的东西,以为在作者的脑海里,所谓的处心积虑也像在自己那样一样“硬硬的还在”,我觉得并不是一件明智的事。
政治波普眼下已经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圈中避尤不及的标签,因为据说它已经是接近末路。我首先不赞同这样的说法。且不说较之前苏联的政治波普,中国的当代艺术家并没有超出把玩、拼贴符号的模仿层次,他们题材的局限、意趣的单薄、手段的稀少,还远远没有赶上政治主题和表现方式的,双重的无穷可能性。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在可能性这件事上的追求,至少看起来,还多是以西方市场标准为依据,而没有以自己的心性、关注和创造性作驱动。因为中国新的现实政治题材每一天都在不断浮现,但西方世界对中国政治现实的(大众的、人尽皆知的)视觉认知,恐怕还仅停留在文革符号,对政治人物而言则是邓形象;如果以“神六”太空人或奥运会“福娃”做主角,眼下只怕还波普不起来,吃力不讨好。并不能说艺术家将目光囿于市场是政治不正确的——他们也要体面的生活,体面生活的成本还很不低——我只是觉得,对波普“末路”的争议没什么意思。 如果放下政治波普的是与非,或许倒可以更好地看朱伟的水墨画。他的作品在水墨当中是新鲜的,最简单的说法是令水墨也插足了当代艺术(此种说法的可靠性科学性另说——究竟什么叫当代艺术呢?)。在传统水墨的创新尝试里,进行抽象试验的很多,而以工笔画为载体的却难得一见。朱伟在宣纸上人为制造的方格底纹夸张地托出古意,而朱红衿印从尺度到印文又如孩童嬉玩般活泼无忌。对于人物的描摹,朱伟则摆脱了传统水墨工笔人物皆是全身而不可局部、不可特写的旧规条,直接的效果就是使作品在直观上类同于油画形制为主的“当代绘画”上了吧。
水墨作为一种语言,存在的方式无非保留旧形态、发生新形态,无所谓对错,二者都是合理的。发生新形态的途径又有很多种,缺少任何一种也都不恰当。朱伟的这条路上行人固然很少,前景也未必清晰可见,但有这样的人在,无疑是让人欣慰的。 朱伟在水墨画新技法上所做的思考和尝试,比在评论家所关心的主题或概念上要多,但他知道仍然有许多问题无法解决,比如表现人物的正面——他无法以水墨去画全家合影那样的作品。作为水墨改良的坚持者,他不停地感叹水墨表现力的“弱”,他说因此必须画一些众所周知的形象、道具。但《草图一号》上无名持烟男人的眼神,却比那些符号元素更令我感到非一般的感染力。这多少令我觉得,技法与主题是相对短浅的东西;在主题中,政治又是相对短浅的东西。当代艺术里要说对政治现实的指涉,装置、行为的力量一定为绘画所不能及;但论及对情怀、心性的抒写,前者却几乎彻底无能。只是在眼下的气氛中,难能有人静心抒写心性,就是做了,又相对的不值钱。政治的东西火得自然快,可是又能持续多久呢? 从朱伟新近的《乌托邦》系列(未完成)作品,我看到色彩构成、元素使用的成熟和系统,它们更像一个系列了。我直觉这是挺好的事。当然它们的元素尚谈不上新意,在水墨表现力的实验上他显然还必须妥协于某些局限。作为一个外行的朋友,我倒希望朱伟在画作的意趣上,能够同时向前迈步;我觉得相比从表象上映射时代的作品,自灵魂深不可测处浮出的声音更可传世(这恐怕不是对朱伟一人的期望)。我知道这种期望对他不是什么好事,很有可能让他的画反而不好卖,我可能是打心眼里幻想着能让一个今日的画家一生穷困潦倒,身后成为纯艺术意义上的大师。这种不合时不靠谱、无比幼稚的理想主义,搁我自己身上我也不干,所以就搁别人身上好了。
2005年11月18日 农历二零零五年十月十七日
精彩图文:






 朱伟作品
出版背景:
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美术界历来有很大的争议。从“85美术思潮”至今已二十年,这二十年正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的重要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共同影响之下日益繁荣,创造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他们既有中国文化的底蕴,又学习借鉴西方文化,眼界开阔,艺术风格多样,并且逐渐向国际艺术市场迈进,形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中国力量”。他们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代表人物和中坚力量,他们需要更广阔的世界性的艺术市场作为平台,让更多的人看到他们的艺术品,同时也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编辑心语:
《朱伟》由李小山主编,书中共收录朱伟31幅水墨画作品及相关的评论文章。文章深刻分析了朱伟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以及中国水墨画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并对20世纪中国水墨画的发展趋势做了详尽的阐述。通过对本书的阅读不单能对朱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同时也使读者对中国水墨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本书设计新颖,书中所有作品均以明信片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摆脱了以往图书呆板、统一的设计风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