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教育 > 艺术学院 
艺轩访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张乃仁院长
                            
日期: 2006/8/23 17:13:57    编辑:     来源:     

     3月25日上午,院长张乃仁教授在参加完2005届硕士生的毕业典礼后,百忙之中接受了艺轩新

闻社三位记者的专访.采访之初,记者曾就相关问题向同学们征集看法,做了足够的前期调查.采访在轻

松愉快的气氛里开始.

  记者:张院长,您好,很高兴您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由于是初次采访,我们最初

都显得比较拘谨,小心翼翼的样子逗乐了院长,但他仍是专心倾听,鼓励我们将采访进行下去)

  记者:张院长,我们就先从同学们最关心的问题说起,英语四级!我们学校的政策是将四级过级与学

位证挂钩,但现实是入校时我们学院同学大部分都是作为艺术类的考生考进来的,英语底子本来就薄,学

院能否采取相关的措施?

  张院长:我始终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是个积累的过程,举个简单的例子,英国的傻子就能很好的运

用英语,相信大家的智商不会低于一个外国的傻子吧?(大家都笑了)为什么?他从生下来母语就是英语

,日积月累,他当然能很好的掌握啊!所以英语不是你考前背背,突击那么两三天就能轻易拿下的.

  记者:可是学校的英语课到大二就没了,是不是少了点?

  张院长:就这个问题学院可以向学校反应,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大家自己的努力.

  记:那要是都努力过了,运气就是差那么点,到毕业的时候仍未过级,学院会不会有什么补救的办法

  张院长:我相信只要努力了,过级是没有问题的,刚刚都已经说过了那个傻子的例子了.主要的是不

要给自己留后路,破釜沉舟!

  记者:您有什么学习的心得和我们分享么?

  张院长:(笑)当然啦,我也当过学生,我那时学的是俄语.

  记者:学习苏联老大哥?

  张院长:对,到了38岁的时候因为要接触外国的设计,需要学日语,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可我不也学

好了么?!主要还是内在的因素.语言是工具,尤其对设计专业来说,要接触大量的资料,需要的就是沟

通的工具,所以学好外语是很有用处的.大学培养的主要还是学生的自学能力,不能像过去高中一样老师

说什么就是什么,需要你自己去学,语言工具至关重要,必须重视.

  记者:还有一个问题,也是关于必修课的,就是数理化的课程,令很多同学都大感头痛.

  张院长:我们学校是理工学校,给同学们开设这样一些课程还是有必要性的,目的是通过这个课程培

养一种思维方式,理性的思维方式.现在的问题只是考核方式不太合理,还是很应试的背公式,套公式.

我们正准备借鉴无锡轻工,也就是现在的江南大学的例子,把授课方式改为现代科技讲座的形式,把数理

化综合起来,避免以考试的方式出现.这样大家应该能更好的吸收和运用.

  记者:该说说专业的问题了,张院长,根据我们的前面所做的调查,同学们普遍反应我们学院硬件设

施不是很好,您怎么看的?

  张院长:(边摇头)其实在北京14所有艺术类的高校当中,我们学校的条件已经是一流的了,比如天

光教室,很多学校都是没有的,至于说教室紧张是因为我们的上课时间安排不很合理,太过集中.以后会

逐步调整的,我们采取的也是小班教学的形式,这样是比较合理的.师资也是很好的,在艺术院校有过工

作经验的老师我们会优先考虑,毕竟有过经验专业教师的选择。今年我院有100多人应聘专业教师,但是我

们层层筛选,目前只初步确定了两名.我们的老师应首先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给学生授课的时候不能局

限在自己的小范围内。

  记者:同学反应的另一个专业上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自己的教材.

  张院长:学院不是没有考虑过教材的问题,说实话,要出本书是很容易的.教材只是固定的模式,我

不希望老师照本宣科,所以我们的老师都是写个课程详细的教学大纲.设计没有错对,讲感受讲经历,要

符合的的社会思潮。上课时应该打破师生关系,以朋友身份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材很

有可能会束缚了同学们的思想.

  记者:到了大三,我们是否有重新选择自己专业的机会?

  张院长:我们向来主张同学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记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张院长:(点头)对,学设计的孩子就两点:兴趣和天资.这很重要.

  记者:那到大三才转专业是不是迟了?

  张院长:要是你真的有兴趣,就不会等到转了专业才去学,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应该有意识的接触,兴

趣很重要.

  记者:可是很多学文化遗产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方向还不是很明确.

  张院长:这点我可以告诉大家,学文化遗产不是考古!这个专业在很多高校都是新兴的,而且只有少

数学校有,就业来说,前景宽广.她涉及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和展示.国家文物局的文化遗产申报就很需

要这种人材.大家要把眼光放长远了,不要只注重眼前的利益.

  记者:张院长,我们和很多同学聊天的时候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要继续往下读的想法,就是考研究生

,我们院的研究生招生机会是怎样的呢?

张院长:明年我们的硕士招生,计划是分专业给名额。不采取过去大排队的办法,因为现在学生整体素质

提高,硕士招生分数是呈整体上升的趋势的。今年我们院硕士报名就有660人,共招98人,这个数字还包括

了保送的名额在内.只有分数达到360分才可参加复试。

记者:那我们的同学报考本院的研究生是怎样的情况呢?

张院长:我其实一向主张我们的同学去报考别的学校的研究生,去吸收新的营养,但很多同学就是喜欢理

工(大家都笑了)其实是没有什么优势的,大家都是站在同样的起跑线上,评卷的时候名字是打着封条的

,(笑)我院对本校外校的学生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同学们想继续深造,还要更加努力。

记者:会的,张院长,我们的采访也接近尾声了,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

张院长笑了,我们也笑了,采访任务虽然由于经验不足稍显幼稚,但是总算顺利完成了。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