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艺术宝库 
                            
日期: 2006/8/23 21:27:00    编辑:西安美术学院 潘 玥     来源: 文化艺术报    

日本浮世绘对法国印象派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两大基本单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表现出各自独立的文化性格与发展脉络,同时又始终存在着相互的影响和交融。这一点,在艺术领域里表现得尤为典型。而其间最为典型的例子出现在19世纪末,一个本身就是东西方艺术风格交融而产生的亚洲艺术形态,又进而对欧洲现代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日本的浮世绘。

一、日本浮世绘的起源和发展

      浮世绘产生于日本江户时代,是一种以描写市井风俗人情为主的彩色木版画。“浮世”一词最初为佛教用语,意为“尘世”或者“俗世”。在16世纪以后的日本,“浮世”一词则是对妓院、歌舞伎等享乐场所的泛称。由于浮世绘的题材多涉及花街柳巷和歌舞伎,故而得名为“浮世绘”。17世纪的日本版画家菱川师宣和西川右信等画师被看作是浮世绘的创始人。但是当时的浮世绘是单色版画。不久以后,出现了以红为主色,配以黄和绿的所谓“赤版”,画面的色彩得以丰富。到了18世纪中叶,铃木春信创造出以彩色印制的“锦绘”,即我们后来所熟悉的浮世绘版画的成熟形态。
      18世纪既是浮世绘发展成形的时代,同时又是日本艺术广泛吸纳外来技术和风格的时代。这种对外来艺术的借鉴吸收使得浮世绘进一步发展并达到更为完美的境界。这种来自外界的影响可以主要归纳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来自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来自西方艺术的影响。
      中国传统绘画对日本绘画的影响由来已久。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更是对浮世绘版画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18世纪的中国木版年画同时将两种因素带到了日本。日本浮世绘在江户时代从中国木版画里吸收了中国版画的风格特点,同时还间接受到了西洋绘画风格的影响。如果说中国绘画传统和日本艺术原本就是近亲,那么来自西洋绘画的影响则对浮世绘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日本浮世绘在18世纪对西洋绘画因素的吸收和由此产生浮世绘的国际化倾向,为后来欧洲绘画对浮世绘画的借鉴起到了铺垫作用。欧洲画坛之所以能够通过浮世绘将远东艺术的因素融入欧洲现代绘画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浮世绘本身就是一个结合的产物,它是东西方绘画观念的中性形态,它的国际性使得它能够充当19世纪东方艺术风格西渐的中介。

二、浮世绘对印象派的影响

      1856年,葛饰北斋绘制的《北斋漫画》传到了巴黎,并且在一家版画工作室被铜版画家布拉克蒙德所发现。这是日本浮世绘与法国绘画的实质性接触的开端。在此后的世界博览会上又展出了大量的锦绘作品。至此,日本浮世绘全面进入了法国人的艺术视野,甚至成了当时流行于巴黎的时尚,在早期印象派画家的作品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来自日本的屏风、折扇、版画甚至和服。当时的法国画家已经从审美层面接受了这种异国的艺术风格,并且已经在自己的艺术试验里尝试捕捉和把握这种风格。
      新艺术运动时期,日本艺术对于欧洲艺术的实质性影响开始显现出来并且首先表现在建筑设计里。
      在当时,其他艺术领域当然不可能无视来自东方的艺术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然而,日本浮世绘版画是如何开始对法国绘画产生实质性影响的。这种影响首先出现于海报、招贴这样的实用艺术中,是因为法国人首先意识到的是浮世绘中所具有的强烈的装饰性。但就是在他们使用这种装饰风格的同时,它们也在画面形式语言上获得了巨大的启发。浮世绘中空间的消解和对造型与色彩的平面化处理方式,正是一种将具体的物质形态在视觉上加以抽象化的有效途径。这种方式影响了一系列的艺术家和艺术流派。当时的一批艺术家都在追逐这种日本化的绘画语言。后印象派画家终于将一种在早期印象派画家们那里还表现得模糊和模棱两可的新的艺术形式确定了下来。这种形式在稍后的纳比派画家塞律西埃、维亚尔和博纳尔那里被发展到了更加纯粹的境地。
      简言之,日本浮世绘为后印象派画家提供了一种将色彩、空间、造型诸因素抽象化和符号化的现成途径。日本浮世绘在一个世纪以前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那就是如何把东方的意向性语言与西方的空间观念有机结合。
      从1856年葛世北斋的《北斋漫画》初到巴黎,到1890年前后印象派画家的艺术尝试的成功,日本浮世绘在短短40年间对欧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直贯穿整个现代主义运动。日本浮世绘在一个特定时间构成了西方艺术思想变革的催化剂和契机。同时也证明了东方和西方所各自具有的截然不同的艺术传统在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互相影响和交融,将能够拓展出更大的艺术发展的可能性空间。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