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美术馆自2002年建馆以来,始终把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和前卫性的当代艺术作为自己的关注对象。自建馆之初即以“关注今日、放眼未来”作为行动准则。日前,今日美术馆完成了民营非企业单位资质的转型,成为国内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非赢利性质美术馆,从展览运作、基金体制、收藏定位、管理经营人的权限分工,以及非盈利性等方面,都有非常明确的规范认识和运作。今日美术馆的这一转变宣示着:一、当代艺术空间与公共领域的顺利对接。二、文化艺术政策的进一步公共化。三、当代艺术本体创作的纯粹性有了实体性的保障等等。这一系列自上而下的变化催生着当代艺术界自下而上的共进。
2006年8月16日——2006年9月16日,今日美术馆主办的“2006年全国美术院校大学生毕业作品提名展”的发端缘于以下几方面:
第一,高等美术院校仍然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最重要的人才储备基地,通过整合该领域诸多资源,可以达成对中国当代艺术最强有力的推动。
第二,当今美术院校的教学指导思想仍倾向于意识形态精英化,学院缺乏实验基地,与社会没有联结的中介机构,导致学生不能及时的与学院外的艺术界、艺术市场对接,造成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的局面。并形成两个极端,一是艺术创作完全被市场同化,演化为“菜画”生产线,二是艺术创作封闭于象牙塔中,与社会不发生任何关联,成为自娱自乐。
第三,尽管现在各类文化艺术机构已经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代艺术的新生力量——大学生群体,并且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例如直接与大学生签约做长期培养或定期举办展示不断露脸等等,但操作这些事情的主体一般是艺术品一级市场的行为主体,这种由艺术市场垄断学术资料的状况是极端非理性的一种垄断机制。这对当代艺术的学理性发展是有恶劣影响的,同时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对年轻的大学生的艺术生命也是非常有害的。
第四,美术高等院校扩招造成的庞大的学员基数与美术学院有限的教育资源不匹配,大批学生不能充分的利用学院资源。学院也没有精力去协调众多的难题。造成艺术学院成为培养工匠的职业技术学校。
随着经济形势的上进,文化艺术政策的开明化,今日美术馆在整合各方资源的基础上,成功地开创了中国非赢利美术馆的先河,而且是以当代艺术为主业的角度介入,正在进一步地完善着文化创作与社会教育的角色;今日美术馆作为公共领域中重要的中介性机构,有义务为发掘、培养这批年轻有为、深具潜力的未来艺术家开创出一条新的途径,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现艺术才华的舞台,一座通往艺术市场的桥梁。因此,此次展览的宗旨是:为每个年轻的美术院校毕业生提供一个学术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从操作流程来讲,本次展览试图摆脱符号资本和象征权力的狭隘模式,从技术性层面提升到理论性层面。在展览前期对各大美术院校进行了纵深调研,注重艺术文献的前期搜集、整理,通过美术馆的专业研究队伍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通过设立专业的批评机制邀请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批评家、艺术家进行学术评审。通过集群的展示,出版专业的文献图录,最终使本次展事具备艺术史的价值。
同时,通过今日美术馆这一平台,能够更好地让刚毕业的大学生用最直接的方式得到艺术界权威的认可,可以避免资本话语通过道德秩序的强行推入实现对当代艺术新生力量的控制,同时还可以用最快捷的方式得到艺术市场专家的关注,这是我们今日美术馆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对他们来讲则是一次难得的展现自我的良机。此次活动规模庞大,而且学术水平和专业化程度高,凭借今日美术馆与一线媒体的密切合作,与艺博会、各大拍卖公司、画廊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信此次的提名展将成为每一位美术专业毕业生在毕业之初的第一次机遇与挑战;成为年轻艺术家踏入艺术殿堂的第一步。
在未来的日子里,今日美术馆将不遗余力地将这项工作做下去,使之形成今日美术馆的一个良好品牌。同时,我们也由衷地感谢各位优秀学子对本次活动的支持和参与,使我们能有机会与年轻新锐的力量在中国当代艺术缤纷的道路上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