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06届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蒋采苹重彩画工作室、杜滋龄写意人物画工作室、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俄罗斯著名油画家工作室、油画创作研究工作室的学员和访问学者于2006年7月16—19日在炎黄艺术馆举行结业作品展。这次展览是学员们一年来在导师的辛勤培养下,创作的优秀作品的集中展示。通过这次展览,一方面可以使大家对各工作室的教学情况和绘画创作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此使我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并使社会对学员们所取得的进步能够逐步认识和扩大影响。正如张晓凌院长在发言中提到“在教育理念、培养方式等方面大力突破中国艺术教育体制的束缚,以创新求生存、求发展,力争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艺术家。”这次展览得到文化部、艺术研究院许多领导和学者的大力支持。
出席这次展览的有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文化部人事司司长高树勋、副司长殷福,研究生院院长张晓凌,还有文化部、国家教委、解放军党政军机关的领导扬帆、景小勇、李翔、周仁伯、陈向东等,以及各工作室的导师贾又福、蒋采萍、杜滋龄、李魁正、波诺马廖夫·亚历山大·尼基塔维奇、姚永等嘉宾数十位。在组委会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协作下,展览如期顺利举行。在展览的同时,各工作室的画册也同步推出,进一步使学员们的作品得到了良好的宣传。展览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2006届学生作品展研讨会同时举行,出席研讨会的有各专业院校和媒体的专家水天中、朗绍君、陈醉、刘龙庭、潘世勋、梁江、孙建君、郑工、张元、徐涟、李晓林、易英、王琨、李一、吕品田、陆军、夏冰、杨涛、李伟、彭红、石岩、单三娅等,以及各工作室的学员和研究生院的老师、学生近三百人。
研究生院2006届各工作室近一百五十人参加的这次展览,不仅凝结了学员们的创作积极性,也反映了广大教师的辛勤耕耘和因材施教。各个工作室根据专业方向的差异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这次展览可以看到学员们一年的勤学苦练结出了希望的果实。他们系统的学习得益于这些导师无私的奉献和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为此,张晓凌院长在发言中提到“名师的理念、风范、品格、行为、技术为学员树立了典范与楷模。在人的一生中,得名师而从之是莫大的幸福,这种际遇甚至会改变人的一生。”“在名师的教学中,有一种非常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以循循善诱的方式开掘学员的创造力、想象力,培养学员创作中的个性,这一点恰恰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本届结业的学员,是以提高创作实践为主而来研究生院求学的。他们通过系统训练,不论对专业理论的进一步把握,还是在创作技巧方面对创作经验的总结提高,都有新的收获。这些都从更高层面上促进了学员们对创作境界的感悟,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画各工作室学员的创作手法多样。他们一方面学到了导师所传授的绘画技巧,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育;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能力,努力探索并初步具备了个人的绘画特色。总体风貌上不仅继承了传统绘画的精髓和当代绘画表现的艺术手法,而且通过对这些技法的深入理解,较好地把绘画的时代性和民族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创作出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和新的表现力的作品。
中国油画在努力汲取民族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努力借鉴西方油画发展的有益因素,力求使传统人文精神和现代审美得到有机的结合,以此塑造出一种反映时代需求的新传统。研究生院的油画创作教学根据当代油画发展的现状和不同学员的学习爱好,一方面强调扎实的绘画基础训练;另一方面也引导学员关注当代油画的演进形态。许多学员在打下较好的基本功的前提下,努力创作出能够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的新油画,力求使绘画语言具有一种现代感。
本届展览是研究生院历届展览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从酝酿、筹备和组织花费了很长时间。本次展览共展出近三百件作品,这些作品以不同的艺术手法、不同的风格面貌展示了当代艺术创作的多样化趋势。对此展览,张晓凌院长在发言中提到“展览的作品为我们打开了无数个性化的空间,能让我们的思考与想象在其中自由地游走。”观众从这些作品中可以领略到这些青年画家们在艺术征途上的丰硕成果,这预示着未来中国画坛的希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