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艺术宝库 
印象派画家(2)
                            
日期: 2006/8/27 15:15:55    编辑:     来源:     

 印象派有两位女性画家莫莉索(Morrisot)和卡莎特(Cassatt)。莫莉索(Berthe Morrisot)代表作品有「从卓卡德罗看巴黎」……

莫莉索是第一个加入印象派的女性画家,莫莉索的作品,早期受到拉突尔(Fantin Latour),与柯洛(Corot)的鼓舞、影响。1868年遇到马奈(Manet),1874年嫁给马奈的弟弟尤金(Eugene)为妻;因此,间接促成与影响了马奈与印象派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由于莫莉索与印象派画家们来往密切,参加他们的聚会与展览,因此,画风与题材深受印象派画家们的影响。1885年以后的作品,受雷诺亚的影响尤甚。

莫莉索的画作题材,表现女性优雅闲静的一面特别专擅,男性画家较少碰触的描写家庭生活,母子亲情等题材,擅于营造温馨亲切的气氛,明亮清丽的光彩,捕捉剎那间的欢愉场面,彰显其女性特质。摩里索爱以女性与孩童在室内、室外活动、妇女社交为主的景观描绘为主。在她以缝纫、划船、饮茶、园艺、嬉戏、阅读,及省亲访友等活动为主,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为背景的创作中,她所要表达的,常常只是些温馨快乐洋溢的小品佳作,而非像男性艺术家那样,有旺盛的企图心绘制图庞杂繁琐的巨著伟构。卡莎特(Mary Cassatt 1845-1927)。卡莎特(Cassatt)代表作品有「缝衣少女」……

卡莎特生于美国,7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在印象派两位女性画家中成就较大,不过在她的印象派绘画里,她并不避免使用线条,这些线条顿然受到日本浮士绘的影响。卡莎特对于印象派之能在美国大受欢迎,颇有贡献。新印象派的理论及画家

前述印象派,实际是凭各人眼睛,将他对于各种色彩的感觉,直观地表现出来的一种绘画;而新印象派则企图以更科学的方法,把各种色调分析,使其体系化(也更机械化),把前述「外光派」(亦即初期印象派)的「经验主义」朝更理智的方向前进,因此,同样是分析色彩的小笔触,但新印象更更加细密整齐,而其结果则变成具有坚实的构图及装饰风的作品。    

此派的代表人物为


秀拉(Seurat,1859-1891)

代表作品有「阿涅尔的浴场」、「星期日下午的嘉得岛」、「摆姿势的女模特儿」……

秀拉在印象派的作者开第8次展览时,他提出一幅「午后的嘉德岛」堪称不朽的杰作。,他以原色的小色点,来表现光与色的一种特殊效果。秀拉抛弃了印象派惯用的色调的分割法,而依据科学的实验,采用了点描法(Pointillism)。秀拉艺术科学化的根据,是依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路特(Rood教授的视觉上的实验记述。路特将两个旋转圆盘,先将甲圆盘并列的涂上两种原色的色彩,而再将乙圆盘涂上同样的两种,在调色板上调匀了原色色彩,当甲圆盘旋转时,上面所涂的那两种并列的原色色彩,即映入我们的眼睛,像这样回旋的结果,所生的色彩,与乙圆盘上的混合过的色彩,要鲜明而强烈。    

秀拉的描画顺序是,依照物体的固有色,选择鲜丽的纯色当固有色的色面,而后观察明暗的变化,和色光的反射,再用紧密精致的色点来表现其光线变化。譬如有影子的草地,首先用纯色的绿打底子,然后依光线的强弱,点上绿色影子的色彩;绿色影子的色彩,并不是绿色加黑色。而是和绿色有补色关系的红色,也就是点上暗一点的红色做影子。然后再点上其它反光的色彩;如有天空的反射,便点上蓝色以示反光。至于明亮部分也是不调上白色。只是在固有色上面选极度明亮的部分,点上白色,以避免由混色后引起的彩度的减退。秀拉就如此在科学、现象及幻影中,得到神秘而调和的画面。当然其制作的经过,是不可能在野外像印象派那样,于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而是要靠一点一笔,有耐心的把色点添满画面。所以秀垃的作品少的原因,固然和其早逝有关,但是一方面也不能说和这种制作态度无关的。以此可窥出秀拉在工作上的严肃态度。    

席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 代表作品有「红色浮标筒」、「井边打水的女子」、「肖像」……等等

席涅克是秀拉点描画法的继承者,不过他的书风比较自由豪放些,他没有秀拉的严谨,笔触长短结合比较灵活,色调也较明澈。    

秀拉因英年早逝,虽首创点描派,但理论的推动,学理印证全景席?克去实践。着有「从德拉克洼到新印象主义」这本理论著作,可以说是新印象主义,也是点描画派的经典著作,按他的说法,新印象派并不是如一般所谓的「点描的」(Pointillist)而是「分割的」(divisionist)。它对科学的色彩分割和点彩点描的想法,更做了学理的建树.    

新印象派由于过度依赖规则,所以在一些末流的模仿作品里,都流于平板乏味了。

后期印象派并不是一个有组织的运动,甚至不是一个团体,也没有一致的主张。一般称后期印象派,通常只是指塞尚、高庚和梵谷等三人的绘画而言,他们的共同点是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段印象派时期,反对把物体分解成支离破碎的「光」和「色」,而代之以更综合的观点,回复到事物的「实在性」。    

高庚(Gauguin,1848-1903)

代表作品有「我们来自何方?我们是什么?我们走向何方?」、「两个大溪地妇女」、「有黄色基督的自画像」「礼拜后的幻想」、「白日梦」……等等

高庚早期受到印象派及窦迦影响,但他对于科学化的色彩分析并不感到兴趣,他喜欢形象的平面色彩效果。其成熟期的作品,人物造形都简化了,而平涂的强烈色彩则充分表现了大溪地岛的原始风味及神秘性    

围绕着高庚的绘画观念,发生了两个小的团体。其一是所谓「断桥」画派(Pont d'Aven),他们主要地是走看高庚的色彩平涂,轮廓线?勒及装饰性的风格的,代表画家为贝那尔(Bernard,1863-1931)。另外一个是「那比斯派」,或叫「先知派」(Nabis),他们也是以色彩平涂,使用轮廓线,放弃实体感等为出发点,再加上一些具有宗教气息的装饰味,使他们的作品其实与高庚有了一段距离。此派代表为德尼(Denis)和维依雅(Vuillard)。

梵高(VanGogh,1853-1890)

代表作品有「自画像」、「吃马铃薯的人」、「星夜」、「欧维尔教堂」、「两颗丝柏树」、「夜间咖啡屋」……等等

梵高的画是印象派写实主义的反动。印象派客观地看这个世界,而梵高则不在乎正确地描写。不过他的涂色法多少是由印象派演变来的,他喜欢印象派育家所表现的头动的色光效果。他使用厚涂大笔触.让颜色看来如要爆炸似的,或如旋涡般打转。

梵高的作品是激烈的个性反映,不安而神经质,对于表现主义和野兽派都有影响。后期代表作为阿尔鲁(Aries)的乡村景色。    

塞尚(Cezanne,1839-1906)

代表作品有「苹果和柳橙」、「水果篮静物」、「圣维克多山」、「吊死鬼之屋」……等等

通常研究现代绘画都从塞尚开始,他的作品对于现代绘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布拉克曾说:「我们都从塞尚开始」。塞尚对于印象派手法感到不耐,认为他们并没有把握到自然的实体,而只是在画布上涂了一层颜色悦目的帐幕而已;而在他的画里,他试图表现自然物的结构和量感,而不是氛围气。在塞尚的大部分画里,空间性的暗示是较少的,前景的树和远山看来似乎在一个面上。此外,他又喜将对象分割成色面。第一个受到这些表现法影响的是立体派。    

土鲁斯-罗特列克(Henri-Marie-Raymond de Toulous Lautrec,1864-1901)

改革了海报制作的艺术,他采取日本艺术风格将虚构的空间加以平坦化,结合图像元素的图形与文字。石板印刷发展到彩色石版画,带动了海报艺术的重大变革。早期的海报主要乃限于排印布告,如今则演进成为一种大众艺术的形式,而罗特列克将这项艺术带进突然成熟的阶段。在他的《巴黎花园里的珍.阿苻里》(Jane Avril au Jardin de Paris)作品中,没有立体感,精简的线条及将留白纳入整体构图等,皆源自于日本艺术。大提琴被裁切并明显地向后缩减,将之用作边框,地出自日本的手法。图像元素与边框和文字融合成一片平面的图形,使得舞者活泼、目光果滞的身体犹如葛饰北斋(Hokusai)的书法装饰,与向上倾斜的舞台和脚灯同在前方的平面上.

最后的印象派画家

波那尔(Bonnard,1867-1947)波那尔与维依雅为好友,原本也是先知派一员,但1905年后,改变作风,采取更加正统的印象派画法,以中产阶级的乐天派气质,描写家居生活的情趣,而非莫内式的风景,故又称「亲情主义」(Intimisme)。有些学者把他当做是印象主义最后的画家。

印象派雕刻    

印象派一方面虽然是一种绘画的方式,但雕刻家罗丹(Rodin,1840-1917)的作品也被称为印象派,其雕刻即在表现表面的活力,因此常有许多小面的处理,将光线以不同的角度,作各种不同方向的反射。如此,雕刻像的表面看来便如印象派绘画般的,具有光和颤动的效果。    

罗丹的雕刻也注意它所占据的空间,此外他还发掘一些新观念,如:只做一只手,有时使人半埋于石材中,只刻出一部份,如此便把雕刻的形式提高到与内容同等高的地位。罗丹的速写也颇值注意,有极高的艺术性,常能把握对象最自然,最不造做的一剎那之姿态。    

除罗丹以外,同时的布鲁德尔(Bourdelle,1861-1929)和马约尔(Maillol,1861-1944),虽然不一定叫印象派雕刻,但后者跟印象派画家,特别是雷诺阿有来往,并显出互相间的影响,也是很明白的。马约尔反对罗丹的粗糙而没有修饰的表现,而改采光滑的表面处理,在造形上也从夸张的动感归于安静的姿态。至于布鲁德尔,则在他的作品里又重新发出了哥德艺术的倾向。    

与绘画比较,自从十七世纪以后,西洋雕刻似乎变得不重要了。它几乎总是以古典的手法表现人体一途而已。而罗丹则使这濒临死亡的艺术复活,他的作品是自然而戏剧性的。对于十九世纪以后、雕刻艺术之再生是具有大影响的。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