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蒂于1828年5月12日出生在伦敦,他的父亲是一位意大利革命时期的流亡学者,是皇家学院的教授,母亲是一位英国传统型的女性。罗塞蒂还有三个兄弟姐妹,玛利亚、克里斯蒂娜、威廉,后来他们都成为了著名的艺术家或是文艺批评者。
在这样的一个有着高度文化修养的家庭里,罗塞蒂从小就濡沐在诗和音乐的世界里,一切对这孩子来说是那样的新奇而特别,文学和艺术便从这时起在心灵深处扎下了她们的慧根。
当“神童”米莱斯离开萨斯美术学校的时候,罗塞蒂进入了这座学府,并在学习了四年后升入了美术学院。但他性情中总有一种不羁的狂妄感,这使他极不适应学院的生活,有一个时期他甚至觉得作一个诗人比做一个画家更适合自己(许多人也认为他更适合作一个诗人,而不是画家)。他醉心于各种中古时代的传说和典故,向往着《神曲》一样伟大的作品。但在一次展览会上见过布朗先生的作品后,自然主义的灵感折磨得他夜不能寐,于是给画家写信要求做他的学生。
布朗挑选学生是出了名的严,他看到罗塞蒂信中对他似乎不够尊敬,这个被热情掩盖文采的年轻人竟然写出了许多不成样子的话。挑剔的画家便发了脾气,带上手杖,按着地址找去,想着教训一下这个出言不逊的小子。
当他看到罗塞蒂本人的时候,特别是当他听到面前的这个青年求学心之切,终于答应了他的请求,把他列入了门墙。布朗先生是很看重这学生身上发散出的桀骜不群的性格的,然而不久他就发现这种性格远远超越了他所能驾御的范畴。罗塞蒂很讨厌先生反反复复让一干学生画瓶瓶罐罐的做法,在勉强呆了近一年后,他就离开了画室。
同年,他又在展览会上见到了亨特的作品,颇为赞赏,立刻又去找这位画家寻求帮助,亨特发现了罗塞蒂身上隐藏着巨大的创造力,也发现这个仅小自己一岁的青年只可诱导而不能驾驭,便发挥他的想象力,交给他文学题材让他去画。过得不久,罗塞蒂又认识了米莱斯,三个年龄相当的青年走到了一起,这也就是拉斐尔前派创立前的故事。
罗塞蒂是拉斐尔前派中唯一坚定地走自己风格道路的人,如果说他前期还是在自然主义理想感召下画了一些作品的话(《受胎告知》、《玛达拉》都是以妹妹克里斯蒂娜为原型画的),他以后的创作则完全是象征主义手法的拓展。他只是坐在屋子里,以两个女人或凭借想象和怀念去画些隐喻和伤怀的作品。这时期,他笔下的女人大都长着相似的两张脸(珍妮和希达尔),都是一些感伤于情感纠葛的人。以一种庸懒的散漫的方式消磨着时光,被称为“千人一面的现代型美女”。
罗塞蒂是位完全走自己道路的艺术家,他没有严格体现拉斐尔前派的原则,却以诗人的笔意描绘了神秘的爱的世界。作为一位具有诗人和画家双重气质的艺术家,他在绘画上发展了文学的职能,冲破了英国绘画长期沉闷的状态,为造型艺术的象征作用提供新的可能,并孕育了另一位象征手段运用更强烈的英国画家布恩·琼斯,从而给欧洲大陆其它民族的绘画带来了新的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