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经典博览 
日本浮世绘与印象派之艺术特质
                            
日期: 2006/9/22 10:22:17    编辑:     来源:     

      日本浮世绘是江户时代(1603~1868)以幕府所在地江户为制作中心所发展出的版画艺术,其题材不外乎是小老百姓的生活百态与对现实社会的情感反映。
  
   浮世绘不论在二次元的空间平面化处理、线条的勾勒或平涂色彩的手法等都源自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然在思维,精神领域方面竟截然不同,两者差异越来越大,中国绘画往文人画风的境界钻研;而浮世绘的走向却是民间化、社会化、通俗化。
 
  浮世绘是以木版刻画大量印制,价格极为低廉,一向重视包装艺术的日本商人喜以浮世绘来包裹陶瓷、珍玩实不足为奇。幕府参加几次欧洲博览会后,鉴于欧洲人对日本精巧工艺和浮世绘版画评价不错,即积极贸易往来营销巴黎市场,浮世绘趁势被挟带进入。
 
  至于欧洲人何时开始喜爱浮世绘?又如何引起欧洲艺术家的共鸣与仿效?我们无法获得历史考证,但显而易见的,其艺术特质、精神与巴黎印象派画家们所渴望、追求的焦点相吻合,才会对印象主义的革新产生了推波助澜的效应。
 
  自文艺复兴开始,画家们极力追求三次之“立体感”和画面“景深”效果;相反地,印象派的画家们却想摆脱传统绘画的束缚,而引用浮世绘的二度空间平面性的创作理念,将画面组合还原到二次元的空间。
 
  摒除惯用的“定点透视法”,所谓“定点透视法”,就是物体的并行线在画面上交会于地平线,形成近大远小的科学性透视法,印象派的画家们舍弃欧洲传统绘画的“定点透视法”,而大胆采用浮世绘的“前缩透视法”、“散点透视法”、及“重迭透视法”,使画面呈现不具“景深”的绘画性,但具有观念性、暗示性的空间。
 
  线条的勾勒与平面的着色。先用线条描绘物象的轮廓后再加以着色,不加添光线的明暗变化,仅突显色彩和线条机能。印象派的画家们革新传统绘画之规则,改以线条勾勒、色彩平涂,酝酿出新的绘画风格。
 
  生活化、优雅化。西洋传统绘画的主流,其题材大都以宗教、神话、政治事件、人像、静物及风景等为主,但因着浮世绘的流入,欧洲绘画的题材起了大改变,印象派的画家们不再固守窠臼取材开始通俗心、倾向于悠游的一面,描绘出纤细、优雅的生活品味。
 
  印象派的大师们如马奈(Manet)、窦加(Degas)、希斯里(Sisley)、莫内(Monet)、梵谷(Van Gogh)、秀拉(Seurat)、罗特列克(Lautrec)、惠斯勒(Whistler)、波纳尔(Bonnard)及乌依亚尔(Vuillard)等都受到浮世绘的冲击,进而从事旋乾转坤的绘画大变革,不但加速欧洲传统绘画观念全面性的崩溃,更揭开了欧洲现代艺术的序幕。由此可见,浮世绘对印象画派的崛起实在功不可殁。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