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经典艺术 
《夜巡》
                            
日期: 2006/9/26 13:30:58    编辑:     来源:     

    十七世纪初,荷兰共和国成立,顺利完成了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改革。对于生活在这个时代的荷兰画家而言,新的国家使他们失去了在南方画家看来最有保障的经济来源,但是他们也迎来了与从前不同的客户群体。订购画作、绘制肖像不再只是贵族所享有的了,手头逐渐宽裕起来的市民阶层,比如市政官员、军官、发了财的商人和银行家多半都想给自己留下一张仪表堂堂的肖像,有些行会和团体还会请画家给他们画上一张类似于今天的“集体照”一样的群体像。

    图中这幅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最出名的一幅集体肖像,它的作者是荷兰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师伦勃朗·哈门斯·凡·莱恩(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1606-1669)。说这张画出名,倒不是因为当时的人如何欣赏和赞美它,而是因为它的出现以及其后的故事颇富戏剧性,甚至影响到作者后半生的命运。伦勃朗成名很早,他受过良好的教育,又有一位出身名门的妻子,因此很快便在阿姆斯特丹的上层社会里出人头地。36岁以前,他着实过了一段幸福优裕的日子,接踵而至的订单、美满甜蜜的爱情,可是,一切在1642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急转弯。这一年,伦勃朗的妻子为他生下小儿子不久便去世了,而随之画家为阿姆斯特丹射击手公会(荷兰市区一种保安武装的职业公会)创作的这幅集体肖像又被顾主告上法庭,使伦勃朗蒙受了事业上最重大的一次挫折。从此,向他订购画作的人越来越少,对他个人的人身攻击也颇多非议,性格倔犟的伦勃朗在其后的岁月里几乎是遗世孤立。

    这幅作品引起顾主极度不满的原因是,他们出了同样的钱,但却没有在画中得到同样的表现。要体谅他们的心理,首先还得了解一下当时通行的集体肖像画模式。就拿另外一位荷兰地区著名的肖像画家哈尔斯(Frans Hals,1581/5-1666)来说,他为救济院的女执事们所作的画像也是一件相当出色的作品,五位老妇人在画面中均匀分布着,她们的外貌与性格都得到了充分刻画。然而在伦勃朗的作品中,画家没有把人物安排成并排静坐的模样,而是选择了一个射击手们正要出发去执行紧急任务的情景。公会的队长和他的副手被描绘在画面中心,强烈的光束照在他们身上,二人正在商议着什么,准备对整个行动做出决策。其他成员则被安排在暗色调的中景和后景里,挥舞旗帜、手持长枪,紧张待命的气氛脱颖而出。《夜巡》的题目是19世纪人的一个误会,当时画家并没有给作品起名,只是由于画面表层的上光油天长日久呈现出黄褐色,所以长期被认为是有灯光照射的“夜景”,直到20世纪40年代,修复专家经过重新清洗,人们才发现作品采用的是白天的自然光线。尽管如此,画面中明暗的反差还是很大,有些人得到了强调,有些人则在背景中隐藏。虽然画家因此受到了顾主的强烈谴责,但伦勃朗坚持不对作品做出任何修改。画面中那种打破平衡的和谐效果正是艺术家所努力追求的,他要使整个场景更生动、更具戏剧性、更激动人心。伦勃朗相信,当一个艺术家达到了他的目的时,他就有权宣告作品的完成。

    这种拒绝迎合市场,忠实于自己创作理念的方式恐怕在任何时候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伦勃朗为此失去了在公众中的威望,由于很少再有人找他画像,他不得不依靠变卖家产来偿还负债。当一生结束的时候,除了一些破旧的衣服和绘画工具外,他实在是一无所有。不过,生活的逆境似乎从未摧垮画家的意志,反倒是让他的作品变得更加感人而深沉了。晚年的伦勃朗创作了相当数量的作品,主要是宗教题材的油画和铜版画,同时也包括一系列杰出的自画像。这些面孔再不像年轻时一样潇洒漂亮,但它们却都具有一双尖锐凝视的目光,这目光似乎是要洞见所有隐藏在容貌之下的奥秘,他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栩栩如生的人,而且还能透过各种类型的外表,让人感受到心灵的活动。正是由于这一点,在17世纪的荷兰,再没有哪位画家能够取代他。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