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京 2005年作 处女之三(四件之一) 玻璃钢着色
2005年5月4日,罗马尼亚雕塑家康斯坦丁布朗库西的青铜雕塑作品《空中飞鸟》在佳士得(纽约)有限公司以2745万美元成交,刷新了雕塑作品拍卖的世界最高纪录。与此同时,2005年与中国雕塑有关的拍卖市场也出现了具有标志性的数字:2005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中央美术学院青年教师、雕塑家蔡志松的作品《故国风1#》青铜版第9件,以66万港币成交,创下了中国大陆雕塑家在国际拍卖市场上的最高纪录。
稍后,中国大陆雕塑作品的拍卖纪录随即出现:在2005年的保利秋季拍卖会上,著名雕塑家展望与隋建国共同创作的《五大书记像》以121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雕塑拍卖在2005年屡创新高,与中国拍卖市场一起进入了一个春风送暖的高增长期。因而有观点认为,中国雕塑拍卖发展势头过猛,雕塑市场的春天不仅已经到来,甚至出现了泡沫。然而,无论是面对“春天”还是“泡沫”,我们都需要进行一些理性的分析与思考。
首先来看一下蔡志松的作品《故国风1#》:这件作品早在2001年的法国巴黎秋季沙龙上就获得了最高奖“泰勒”奖,之后在国内引起各方关注,媒体也对其大加宣传。经画廊两年多的市场化运作,取得今天的成绩也在情理之中。并且,他的另两件作品《侍者》和《武士头像》,在随后的2005年保利秋拍和2006年中鸿信春拍中分别以11万和9.35万成交,国内市场并非盲目跟从,价格增长,仍比较冷静。
《五大书记像》的作者—展望和隋建国这两位艺术家,当下的作品已经超出了一般“雕塑”的范围,而趋向于当代艺术的综合概念。这件主题性雕塑作品是他们1997年为河北省西柏坡创作的小稿。一件创作小稿为何拍出如此的高价呢?笔者采访了这两位雕塑家,对此他们的意见基本一致:五大书记创作手法写实,在作品塑造上,伟人的崇高感被更加人性化的常态写实方式取代,这类作品较少进入拍卖与收藏,物以稀为贵。同时由于是两人合作的作品,十分值得纪念。这件作品的高价拍卖很大程度上是由其稀缺性和特殊的符号性所致。又恰逢2005年艺术品市场对毛泽东时代题材作品的追捧(广东美术馆2005年上半年举办“毛泽东时代美术文献展”引起轰动,并随展览出版了附有拍卖价格的画册。另外,嘉德2005秋拍会上,陈衍宁“文革”时期的著名油画作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也以1012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多重原因促使这件作品出现了1+1>2的拍卖结果。
如果说,《故国风1#》和《五大书记》是中国雕塑拍卖的个体指标,这种特例还无法真正代表雕塑拍卖总体情况的话,我们不妨以拍卖市场上的长青树—雕塑家向京为例,截取她近年来在嘉德拍卖会上的价格变化和成绩记录,视为中国雕塑市场的一个切片,来看一看她在中国嘉德上拍的作品近年来的变化:
近年来,向京作品在嘉德拍卖会上基本保持着稳中有进的状态,自04年开始增长,05年增幅显著。05年的高增长主要取决于《葡萄酒》和《处女之三》的拍卖价格偏高(这两件都是大尺寸作品,并且均为该系列作品的惟一着色件)。向京的作品也是经过了至少五年的时间,才从一两万增长到10万元以上,这种价格的升高属正常现象。
其他一些雕塑家如魏小明、李象群、瞿广慈等,拍卖作品价格也大多是稳定增长,并在这一两年里有了明显的价格提升。
为了更清晰、更进一步地分析,笔者还总结了嘉德国际拍卖公司和华辰国际拍卖公司近年来雕塑拍卖情况的具体数据,以下分别是两家拍卖行春秋拍卖会油雕专场雕塑部分的变化曲线图:
嘉德作为国内老牌拍卖行,是国内较早开设雕塑拍卖的拍卖公司。在书画市场的火热拉动下,嘉德的雕塑成交额呈逐年上升、匀速增长的趋势。05年拍品的数量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并且流拍的现象也得到很大改善,所以增幅较为明显。至于华辰,单看曲线图,2005年的拍卖行情的确有显著提升,甚至是实现了大跃进式的增长。为此,笔者专门采访了其油雕部的负责人李峰,他介绍说,华辰这一两年因为看好而有意力推雕塑拍卖,通过加强宣传、扶植新人和重视学术来综合拓展雕塑拍卖的前景。2005年华辰拍卖行成交额的大幅提升,主要因为拍品数量比往年有了成倍的增加(由原来的5件左右增加到19件),并且所挑选的拍品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他认为,雕塑作品还远远没有达到高价位区间,还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那么,雕塑在诸多拍卖行是否都有很好的成绩?并且与最近的油画市场相比又表现如何?让我们再看几幅曲线图,来关注一下2005年北京几家拍卖行秋季拍卖会的拍卖情况比较以及雕塑部分在油雕专场中所占的比例图,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可见,雕塑拍卖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相对整个油雕专场,雕塑拍卖的发展仍属于初级阶段,与高价位的中国书画、瓷器和中国油画比起来,价格更是相差甚远。并且各拍卖行之间的发展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平衡。当代雕塑已经有了市场的卖点,但并未真正“热”起来,没有达到它应该有的价值空间,“泡沫”离雕塑市场更是很远。
若要进一步提升我国雕塑拍卖发展的高度,以真正迎来雕塑市场的盛景,除在拍卖市场内部进行操控之外,雕塑自身内在发展也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这也许是雕塑与其他门类相比,差距较大的根本原因。其中包括:
一.历史遗留问题。现代意义的雕塑从上个世纪才进入中国,属于舶来品,而中国传统雕塑在历史中断档,因此文化延续性较差。在收藏意义上也是如此:中国有收藏书画的传统,中国书画以士大夫的文人画作为基础被广为尊重,而雕塑是以佛教造像为主,为工匠所做,因此,在根源上对雕塑的重视不够,缺乏收藏体系。这些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待解决;
二.原作标准问题。雕塑本身的特点决定了雕塑作品可以复制、唯一性较差,以至于有些人认为雕塑没有原作,不值得收藏。因此,中国急需一个权威的机构来进行引导和规范,制定出大家公认的原作标准;
三.辨别真伪问题。雕塑做假比较容易,只要由熟练的工匠即可完成,给区分真品和赝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拍卖的发展。应该继续提高辨别真伪的能力,艺术家本身也要明确较为公开的确认真伪的标准;
四.市场健全问题。在我国,画廊经营雕塑的数量少、规模小,一级市场尚未打开,二级市场也没有达到火热程度,迫切需要建立起良性的循环体系;
五.拍品质量问题。近年来,美术院校雕塑系不断扩招、相关学科也相继进入雕塑领域,我国的雕塑创作队伍不断扩大,教学质量被稀释,雕塑人才水平令人担心。又因为城市雕塑见效快、赢利高,在几年前早已进入高速发展的平台,大部分雕塑从业者把绝大部分精力用于城市雕塑,架上雕塑或适合拍卖的雕塑品种基本上没有进入收藏消费领域。
六.收藏成本问题。雕塑作品体积较大,搬运、放置和保养要求更高,并且一些特殊材质(如玻璃钢)的保存也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其发展的延续性。因此,需要重视收藏条件的改善和收藏空间的增大;
综上所述,我国雕塑拍卖市场在2005年取得了很大发展,可谓“春光无限”。但光芒散去,与整个艺术品市场相比,还处在相对发展滞后的状态。由于整个价值体系的阻碍,拍卖价格的增高主要还是依靠艺术品市场大盘的拉动,当然这种滞后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后发”的空间:由于艺术价值与商业价格间的落差,雕塑拍卖在未来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有好的商业推广,就会有更多的收藏者认识到雕塑的价值,这些作品的商业价格就会实现跳跃式增长。并且,也希望国内雕塑行业机构尽快出台一套规范雕塑自身的价值体系,从根本上解决雕塑的原作与真伪问题,从而使更多的艺术家把精力用在创作更好的作品上。纵观雕塑市场,我们应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雕塑拍卖市场虽然春风拂面,但春寒也可能会反扑。无论怎样,雕塑市场走稳每一步终究会收获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