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经典当代 
〈钢水·汗水〉创作点滴
                            
日期: 2006/9/26 18:02:45    编辑:     来源:     

    创作炼钢工人肖像的想法,早在三年前就产生了,并一直在酝酿着,只是苦于手头常有其他的工作,所以直到去年才有机会如愿以偿。

    以前常去炼钢厂,也曾被工人们炉前紧张劳动的场面所感动。但,有一个场面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炼钢间歇时的各种动作、各种表情,特别是他们全身的汗水和由此构成的各种细节。他们劳动、间歇,一动一静,犹如电影的慢镜头一般,异常清晰地将某些细节展现在我的眼前。当时还没有构成什么想法,可日后这种印象越来越强烈,因而产生了要画他们肖像的念头和欲望。在构思时,我总是离不开那些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似乎这些细节就是这肖像画的生命和我画这肖像画的主要起因。

    去年,我到大连钢厂去体验生活。这次我集中精力观察体验工人们劳动间歇时的各种场面,以期捕捉理想的形象的动作。我发现他们休息时很有特色,他们谁也不挨着谁,很少说话,更很少说笑话这也许是高温作业工人间歇时的共同特点吧。他们把上衣一脱便急不可待地大口大口地喝盐汽水。我觉得他们不是在喝,简直是往嘴里灌,连声音都听得出来。有的坐下气喘着;有的将背靠到鼓风机较近的地方让凉风吹着;有的正在用毛巾擦脸,那油汗水和灰尘混在一起,使脸部几乎失去了固有色,犹如铜像一般。特别是那满身的汗水,前面说过,三年前我曾有过一瞬间的感受,但这次它更强烈地刺激着我。我只是站在他们面前作画,已经全身是汗,而他们是在千度高温前紧张劳动,他们干一班要出多少汗,付出多少体力,真是无法计算。我不是诗人,没有更多的联想,我只是感到那优质的钢水就是用这汗水换来的。我感到这汗水像珍珠一般的晶莹,它流在工人们的脸上,更显出了他们的刚毅性格和拼搏精神;它流在工人们的胸前和背上,更增加了他们的健美和力量感;它浸透在工作服里,那湿而复干、干而复湿所留下的无数道白碱的痕迹,正纪录着他们年复一年忘我劳动的高贵品格。在他们看似木然的表情中,蕴藏着巨大的内在力量。

    构图的过程也就是构思深化的过程。第一草稿我恨不得把感受到的一切一古脑地表现到画面上去,草图观摩会上大家一致敦促我要割爱、要集中概括。这时我感到应该突出一个主要人物。强烈的感受是宝贵的,但通过构图将这些感受合情合理的不浪费笔墨地安排好,还得经过一番艰苦的经营。第二稿的观摩时大家又提出主要人物有些做作的意见。的确,这个稿子也没有把我的感受表达出来。是的,我应找到一个能在主要人物身上展开那些我想描写的细节的动作。这正襟危坐的姿势,既稳定又有刻画细节的充分余地;他由于忘我劳动而紧锁的双眉在休息时仍未放松下来;他似乎在轻轻地喘息着,颈部的血管高高隆起;冷暖光色的对比,更增强了现象的内在力量;两只手一张一弛,显示出他只是暂时补充一下失去的体力,瞬即还要投入紧张的劳动。在制作的中途,我感到画面还太干巴,缺乏对比和衬托人物的东西,于是我想到盐汽水罐,加上它会增加工人们喝盐汽水时内心的快感,同时也活跃了画面。制作时正值酷暑炎夏,我和画中的人物一样汗流浃背,苦战了近三个月的时间,才最后完成这幅画。

    我想,美术创作是离不开形象思维的,也不可能离开。它不但促使作者爆发创作最初的火花,也贯串于创作的始终。我非常珍惜三年前在炉火旁爆发出的创作火花,没有它便没有这幅画的产生。

    我从未用过丙烯颜料,只听说它具有丝丝入微刻画细部的能力,而且不反光。这次我贸然使用丙烯颜料,正是当初构思时,想深入刻画细部的愿望所驱使的。不管怎样,这幅画与观众见面了。我只想把这幅画当作用丙稀颜料以细腻通俗的绘画语言刻画形象的一个尝试。我愿意倾听大家的意见,以便总结经验教训,再努力创作。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