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引导人民》恐怕是西方绘画中最家喻户晓的作品之一,它的形象被制成各种印刷品、邮票、钱币,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有的时候因为太常见了,我们甚至反而模糊了它本身存在的意义。其实,它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不仅因为像介绍中常说的,是一张典型的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而且也在于它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现代社会最核心的政治主题:自由与人民。或许这二者应该结合起来看,浪漫主义的出现本身就传达了渴望自由的呼声。正如德拉克洛瓦自己所说:“如果认为我的浪漫主义是意味着自由表达个人的感受,不墨守成规,不喜欢教条的话,那么我承认我是浪漫主义者。”
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是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7月26日,经过第二次复辟的波旁王朝为了增强皇权,宣布解散议会,限制公民的选举权和出版自由。这激怒了法国人民,他们再一次采取暴力革命,工人、商人、知识分子、城市居民,纷纷走上街头,举起枪支和石块,向王宫的壁垒进军。人民进行了三天艰苦的巷战,最终战胜了保皇党人的军队,逼迫国王查理十世退位。德拉克洛瓦本人并没有参加这次战斗,但由于巷战打得最激烈的地方距离他的工作室很近,因此目睹了许多真实、悲壮的场景。例如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而少年阿莱尔则勇敢地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上,在中弹倒下之前还杀死了一名国王的士兵。受到人民起义的感召,德拉克洛瓦决定创作这件以当代事件为题材的作品。在给哥哥的信中,他写道:“虽然未能为祖国的自由而作战,但我至少要用绘画来为祖国争光!”
画面采取了顶天立地的构图形式。倒在地上的尸体、战斗的勇士以及高举法国三色国旗的女子,构成一个稳定又蕴藏动势的三角形。他们身后都是一往无前的战士。周围硝烟弥漫,远处的建筑是巴黎市中心的标志——巴黎圣母院。谁都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战斗场面,战死的人、受伤的人、冲锋的人,全都表现得精确逼真,令人如同身临其境看到现场一样。不过,难免有观众会问,为什么现实中会出现这样一位袒胸露怀的女子形象呢?这就要谈到德拉克洛瓦的浪漫气质了,他将神话中的自由女神与浴血奋战的人民安排到一起,她长着希腊雕塑般的轮廓,穿着朴素古典的衣着,与周围身穿现代服装的男士们相比,她更像一个抽象的人,代表着最高的精神与意义。不仅如此,画家将他本人也画到作品里面,头戴高礼帽,身穿燕尾服,手中紧握长枪。这种将自由女神与反抗人民组合,具有强烈号召力的作品在雕塑家吕德的作品中再次出现。这是位于巴黎凯旋门上的一块浮雕。它表现了1792年,马赛人民高唱《马赛曲》,抵抗奥地利军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情景。如今,这两件作品都穿越历史,成为代表法兰西民族精神的标志。正如诗中所歌唱的那样:“自由!你的旗帜虽然已被撕破,但仍在大雷雨中迎风飘扬,你的号角声虽然已经破碎而逐渐微弱,但它仍超过暴风雨的最高声浪。你树上的花朵已经散落,而且树皮被斧子砍伤,看起来粗糙,不值一文,但树液仍然存留着——而且我们看见那种子深深种植着,甚至种在北方的胸膛里,将带来一个美好的果实甘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