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9世纪中叶(公元1843年)至20世纪初期(公元1927年),一群画家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技法因素,他们主要活跃在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地区。就区域性而言,上海的开埠所引发的社会发展,属于政治的、文化的、生活等多元性的,人民的生活也随着商业的发展,而有更广泛的视野,经济富裕的象征,落在了文化的发展上,就文化特性来说,绘画创作是极为适宜的主题艺术。上海地区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很多,绘画与书法的相互赠给成为现实的现象,这项艺术经济的特殊性也间接促成上海地区艺术活动的蓬勃发展。
海派很多画家有几个特点:第一是花鸟画最多,其次人物和山水画,在笔法墨法的应用上,简逸而明快,追求意境而忽略形式;第二不论是花鸟或人物画,都具有象征性的手法;第三是造型与色彩华美,为了实用性与现实性,在造型的流畅上,浓丽的色泽上,很能迎合商业性的活动,也较受一般人喜爱,这种风格显然是受到西方美术表现手法的影响。
其它与海派有关的画家很多,如胡公寿、陆恢、吴石价、程璋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后来的绘画发展。总结他们的画风,都与海上画派有很重要的联系,强调笔墨、讲究传统、面对现实,除了讲究风雅,卖画以维持生活也是重点,换句话说,由于业余转向职业的需要,绘画创作开始量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海上画派,后人也称为海派,它的开创是画坛的一件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