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经典艺术 
《吹肥皂泡的少年》
                            
日期: 2006/9/28 10:08:00    编辑:     来源: 圆点视线    

     18世纪下半叶,在法国罗可可美术日益兴旺的同时还出现了另一种风格倾向——平民写实主义美术。平民写实主义与罗可可美术同样反对远离生活的古典主义,同样热衷于反映现实生活。但是,前者只面向社会上层,表现封建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浮华享乐的审美情趣,而后者面向的是社会中下层,表现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自然、亲切、朴实的审美情趣;前者突破了17世纪法国艺术只满足于君王口味的狭小范围;而后者则进一步突破了罗可可艺术只满足于上层贵族欣赏趣味的局限,使艺术更进一步走向了民主。 18世纪中叶,法国资产阶级进步的思想家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为推翻封建等级专制和教会权威,以35卷本的“百科全书”形式作为“启蒙主义”的纲领:在政治上主张开明之治和民主政体;在艺术上提倡“自由”“人道”“道德”和“教益”: 致使18世纪法国的写实绘画从“第一等级”(君主、僧侣)、“第二等级”(贵族)扩展到“第三等级”(农民、市民和资产阶级)并且从单纯地反映市民世俗生活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道德命题的说教。

     夏尔丹使极受狄德罗称赞的画家之一。他擅长静物画,也擅长风俗画;并且试图通过静物画来反映城市平民的生活趣味,通过风俗画来反映城市平民和善、友好、勤劳、俭朴的美好品德。《吹肥皂泡的少年》是夏尔丹早年的一幅风俗画:一个衣着破旧但不失为整洁的少年正在从室内向室外吹着肥皂泡,他聚精会神小心翼翼地将肥皂泡越吹越大,越吹越大……还有一个孩子,看上去仅有3、4岁,正踮着脚扒着窗台使劲从室内向室外观看…… 题材非常普通,情境极为单纯,这是一种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