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秋天,朋友老曹带我来上苑看一处宅子准备租住。从天津来的路上土挺大,到了北京昌平,情况就不一样了。左边是远山,右边是渠水,越走天越蓝,越走水越清,越走空气越新鲜,路旁开始不断出现采摘苹果的人。从那一刻起,我就深感到同这里的缘分了。
我要去看的院子在村子深处,是个上百年的老宅。庭院不大,里面长满了半人高的荒草,估计会藏匿着些许的活物。房子是那种典型的村舍,门前有棵柿子树,上面挂满了柿子,黄黄的,在晚霞的映衬下,小院像是被金光笼罩着。“GOOD!就是这里啦!”
转年的春天,被烧掉的荒草变成了肥料,地面墁上了青砖,院里支起了架子——是用竹竿搭的,顺着院墙栽了很多的爬山虎,又买来许多月季种上。房东给了各类瓜菜的种子:有丝瓜,有豆角,有葫芦,有南瓜……葡萄枝干已从冬土里刨出,干燥的表皮包裹不住里面的嫩绿。屋里做一个假的火炕,大概能睡十来个人,窗格子是用宣纸糊的,穿过的光是柔和的、暖暖的。守着窗摆了张画案,是房东用山上的松木亲手做的。门是老门,木插栓,一推会吱呀呀的响。抬头各种鸟在附近叫,低头各式虫在草里跳,好一派勃勃生机!我就是在这样的氛围里开始了我的上苑田园生活的。
可能是属狗的缘故,喜欢接地气。每次来到这个小院儿就感到一身的轻松。由于我要经常往返于津京两地,院子主要是靠画家老曹打理。老曹是个讲究的人。整个院子绿起来以后就像个花房,架子上爬满了瓜秧,雪白的葫芦花和金黄的丝瓜花争抢着盛开。我已记不清这几年到底在这里开了多少次PARTY,来了多少的男女,在藤架下喝着酒,唱着歌,弹着琴,吹着箫……嘿嘿,不吹了。
再说说工作的事。画画要有好心情,要有新感觉。从城里来到小院儿,不用说,这两点都有了。先赏景,后美食,再画画。周围十分的静,案头恰好被太阳晒个正着。水盂是白瓷的,毛笔的竹竿碰上去发出清爽的声响。看着毛笔在元书纸上勾来画去,快意从心到手,顺着笔尖往下淌,故每一次虽然小住几日,但收获颇丰。走时总想说:“感谢你,感谢上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