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经典艺术 
《拉奥孔》
                            
日期: 2006/10/9 8:59:53    编辑:     来源: 中华网读书    

    16世纪后期,欧洲文艺复兴最完美的颠峰已经过去。我们从前谈到过的大师们,实际上已经解决了前人力图在绘画中解决的所有问题,复杂的素描、优美的色彩、深沉的情感、和谐又不失精确的描绘,这一切甚至让后来者怀疑,他们是否还有机会挖掘出艺术的更大潜力。于是,年轻一辈的画家们开始尝试去打破完美的规则,决心开创一条不同以往的风格道路。

    在这个时代,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名字是埃尔·格列柯(El Greco,1514-1614)。这是一个来自希腊克里特岛的年轻人,他有一个古怪的希腊名字叫多梅尼科·狄奥托科普洛斯(Domenico Theotocopoulos)。尽管最终选择了西班牙的托来多(Toledo)城定居,但他颇为自己希腊人的身份而感到自豪,在许多作品上,他都会不厌其烦地签上这个长长的署名。不过,这对于其他人来说实在是太拗口了,人们更愿意简单地叫他格列柯,也就是“希腊人”。

    格列柯的画作常常带给人一种动荡而不安的感觉。他大胆蔑视自然的形状和色彩,专注于表现激动人心的、充满戏剧性和精神性的场面。这在他晚年的作品里表现得尤为明显。图中的《拉奥孔》是格列柯在生命最后四年里创作的作品。这件作品以高度的悲剧性激发出人们的感受和想象力。它的内容和表现主义手法与希腊化时期的一件同名雕塑如出一辙。它们都取材于人与神相冲突的神话:希腊人久攻不下特洛伊城,最后将一匹巨大的木马放在城外,让一些士兵藏入马肚,然后假装撤退。特洛伊人以为希腊人撤走了,就打开城门,见到一只巨大的木马,想把它拖进城去。祭司拉奥孔出来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木马拉进城,以免中计。这触怒了雅典娜和众神,因为拉奥孔破坏了众神要毁灭特洛伊城的计划。于是雅典娜从海中调来两条巨蟒把拉奥孔和他两个儿子活活缠死。雕塑于1506年在罗马出土,一经展出便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就连当时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也为此赞叹说“实在是不可思议”。

    格列柯肯定有机会见过这件雕塑原作,想必他是受到了其中强烈悲剧精神的感召,决心以自己的方式创作一件同样激荡人心的作品。他运用了自己最擅长的艺术手段:“变形”和“富于表现力的色彩”,并且使描绘的主题变得更加神秘。在画面中,远处的地平线被夸张地抬高了,前景的人物因为恐惧和痛苦而剧烈地扭曲、变形,黑色、银白色、赭红色与蓝色被大胆地使用着,形成触目惊心的对比。除了挣扎的拉奥孔父子,右侧方向还站着两个直立静观的人体,他们被认为是特洛伊敌人的保护神——阿波罗和雅典娜,正是他们派出了巨蟒来噬食祭司。后来,当人们在清洗这幅画的时候,发现还有第三者的头和身体存在,这个人很神秘,在格列柯很多与“天启”有关的画中都出现过。背景中,一只象征着特洛伊陷落的木马向远方走去,只是它去的方向并不是古代的特洛伊,而是格列柯所在的城市托来多。在当时,托来多是欧洲的一个边远的地方,这里中世纪关于艺术的观念与热情仍未消减,而且聚居了大批西班牙老式的没落贵族。这些贵族与格列柯情投意合,让格列柯长期受到抑制的宗教热情得到彻底爆发。格列柯的晚年,一直都在把这座城市作为一种精神的象征来描绘,他不仅经常将其用作画面的背景,而且还把它视为单独创作的主题。在他的另一幅名作《托来多风景》中,整座城市就如同挣扎的拉奥孔一样,蕴藏着激烈的震动与不安,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张情绪化的风景创作,画家把他内心所感受到的一切投射到他赖以生存的城市里面。因此,许多人都认为,《拉奥孔》的含义远非看上去那么直白简单,它不过是借用了古希腊的样式和主题,而真正想探讨的却是蕴藏在他内心和时代当中的危机。“在他眼里,这个世界正在崩溃,而他也在描绘这种崩溃”,毕加索这样描述格列柯,“在他身上,无疑具有一些他那个时代,或是我们这个时代不曾认识的伟大的东西”。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