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西斯科·戈雅 (Francisco Goya,1746-1828) 同样也被认为是欧洲浪漫主义美术的先驱。他1746年出生在西班牙北部的一个农村。14岁时进入当地的画室开始学习艺术,后来去过意大利。从1776年开始进入西班牙宫廷,像他的前辈委拉斯贵支一样,逐渐成为皇宫中的首席画师。戈雅有卓越的写实才华,他对事物的洞察力可以说是尖刻而深邃。
最富于戈雅个人特点的是那些以轻松放逸的笔法,表现深刻心灵秘密的作品。焦虑与不安常常围绕着戈雅这样的天才,使他的艺术总是让人无法平静。他的作品中有时会出现美貌仙子,圣洁而高贵,有时又是面目狰狞的魔鬼,恐怖而慑人,有现实中人们的面孔,也有潜意识中对非现实梦境的描述,有天使般纯真的目光,也有奸诈淫亵的目光直逼观众。如果我们熟悉戈雅的作品,其作品形象留在脑海中的印象将是无法磨灭的。而且,事实上,这些形象在我们的记忆中比见到作品时更加清晰、鲜明,因为它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超越了绘画媒介本身。《1808年5月3日夜枪杀起义者》便是其中的代表。他描绘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但让人感觉到的却是人类面对暴力死亡时流露出的疯狂与恐怖。1808年,拿破仑的雇佣军入侵西班牙,首都马德里近郊的农民奋起抗击侵略者,可不幸斗争失败。法国人在5月3日的晚间和次日凌晨,逮捕并屠杀了上千名起义者。据说,从戈雅的画室正好可以远望到处决西班牙人的地点。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可靠,戈雅确实向我们呈现了一幅触目惊心的场景。幽暗的夜色中,一束强光照在正待处决的起义者身上,他们背靠光秃秃的山坡,有的已经倒在血泊里,画面中心的人物身穿白色上衣和黄色裤子,耀眼夺目,而他的表情呢,在惊吓中张开双臂,眼神惊恐万状,内心的恐惧无从发泄。周围的人也一样,或充满愤恨,或还没有反应过来下一刻会是怎样的情景,或者干脆蒙起眼睛,不忍直面死亡的命运。与对受难者的直接表现不同,执行枪决的士兵处在一片阴影里,只露出背影,他们端着枪,极力瞄准,身后留下长长的影子,和手中的长枪一样,以森严的秩序横在画面里。我们无法看到这些士兵的内心在想些什么,他们掌握他人的生死,是血腥的直接制造者,同时他们也只是执行别人的命令,没有人真正能够掌控自己的行为。面对死亡本身,不论哪一方都失去了日常的理性,只有闪着寒光的枪口,显示出集权的无情与强硬。画面超出了正义与非正义的判断,它通过一个特殊的时刻,让观众体验到颤抖的灵魂。
对比一下《1808年5月3日》和《查理四世一家》,我们可以感觉到二者的技法明显不同。在《1808年5月3日》里,画家并没有精确地去描绘细节,而是让整体而富于概括力的色块有节奏地出现,形成连贯的对比与呼应。士兵衣服上的黑色、银灰色同样出现在死难者的袖子上,地面上黄白相间的光影形成层次上的过渡,直到在张开双臂的人身上形成最强音。而这一切都在漆黑的夜色中达到完美的统一。对形体的处理也是如此,那只张开的手,细瞧之下只有粗粗涂抹,多少显得有些笨拙,然而放在整体的画面里,有谁会注意到呢?它的色彩、笔触、姿态与周围的环境充分协调在一起,反映出人物内心的激荡与不安。它让我们感觉到,画家是多么不平静,他以一种特殊的才能,捕捉事物的潜在本质,并赋予其敏感的精神和深邃的心灵。这正是戈雅的独特之处,他的晚年越来越关注于情绪化的表现,加之耳聋的困扰,作品中更是直接充满了梦魇般的怪异景象。尽管在当时他被看作一个十足的怪人,但戈雅的确代表了对人类理性的一次质疑和反叛,他并不轻信肉眼可见的世界,而是用自己的感情使之强化,在一片混沌中表现人在命运前的渺小与不安。的确,谁又能说清这个世界究竟存在怎样的秩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