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经典艺术 
《台岑祭坛画》
                            
日期: 2006/10/11 17:14:52    编辑:易乐     来源: 中华网读书    

    德国哲学家狄尔泰认为,浪漫主义不只是一个流派,而是代表了一代人,一代感情深刻、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艺术家和诗人。确实,浪漫派意味着多种含义,即使同时代自称浪漫主义者的人也彼此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不过,在所有含义中,有一点是最主要的,那就是对人的新的理解。浪漫主义肯定人的平等、自由、博爱,同时也从这个角度重新认识了自然。浪漫派的自然是某种神秘莫测的、未经人化的、实际上是超自然的东西,身处其中,人类时刻会感受到来自它的威严。对于浪漫主义来说,只有人性与自然合一,才能找到美感与生命的最高意义。这种新的趋向在德国从18世纪末就已开始。

    德国风景画大师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是北方浪漫主义绘画的代表。关于他的生平,我们能了解到的不是太多。他曾在哥本哈根受过正规的美术训练,1798年定居德累斯顿,后来在德累斯顿美术学院教书。不过,他的艺术并没有按照学院式的道路,反而发展出一种独特的风景画风格,借以表达他个人的悲观哲学。他与著名风景画家康斯太勃尔、特纳一起成为风景画新道路的开创者。他描绘的风景决不是对大自然景物的单纯模仿,也不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而是将自然的真实写照与艺术家的内心感受融为一体,赋予风景画以深沉的内涵。 弗里德里希通过风景画表达了对大自然神性的憧憬,十字架在他的绘画中反复出现,而且都处于居中的位置。

    这幅《台岑祭坛画》是画家于1808年圣诞节创作的,并在圣诞节上进行了展览,当即引起了保守派的公开批评,掀起了一场保守派与坚持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革新派之间的论战,最后以弗里德里希的胜利而告终。此幅作品是为一个私人教堂所创作的祭坛装饰画。他描绘的那片风景,那从危崖的十字架上升起的神秘光线,已全然是一派非人间的气象。这件作品的内容固然也与宗教信仰有关,但更与艺术家对信仰的理解和直观感受有关。那些古典时代的宗教画很少像弗里德里希的作品那样鲜明地表达出艺术家自己的情绪。他借用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的名义,大刀阔斧地修改自然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仿佛回复到了中世纪时代艺术的装饰性效果,并在无形中提示了一条侧重想象与冥想的艺术道路。无论如何,弗里德里希突破了“历史风景画”的学院教条,并设法为画面注入一种发人深省的力量,虽然其色彩感觉略显平淡,但他作品中的环境气氛毕竟是激动人心的。画家自己设计了边框,上方是凌空的天使,下方则是象征圣餐的葡萄和麦穗,它们可以制成酒和面包。而中间是一只上帝之眼,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在一片金灿灿的边框中,画家通过绘画把基督送回自然,使自然本身超越了空间与历史,浸透着满怀感情的信仰。

    弗里德里希早期绘画作品中多出现具象的哥特式教堂和十字架,然而到了19世纪20年代,具象开始向暗示性手法演变。比如那些停泊在海上降下帆的船裸露出十字形桅杆,以左右对称的黑色松树代替哥特式教堂,左右居中有极细十字框的正方形窗口,天空中出现十字光芒……,弗里德里希对光的精细控制和表现空间的纯净深远,就好像一首圣歌在绘画的空间中飘荡。画家自己是这样说的,“闭上肉体之眼,那么你将会首先用精神之眼看到图景。这将给你在黑暗中看到的世界带来光明,从外表感染心灵。”他在自然风景中赋予的沉思与情感,深深地影响了之后的艺术家们。在19世纪末期,有一位名叫勃克林(Arnold Boecklin)的德国画家,他秉承了弗里德里希作品中那种深邃冥思的精神,并且更在作品中融入了象征的含义。他的《死岛》用岩石和树木在海上围成了一片寂静之地,人物在自然面前显得如此渺小,但却归于统一。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