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虽然只有百余年的历史,但它是以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精华为基础,在汲取西方自中世纪以后几百年来的油画经验基础上发展而来。20世纪初油画刚刚传入中国,就吸引了众多年轻人的喜爱,并有一大批人把他当成毕生的追求。特别是“文革”和“’85”新潮以后,油画的教学体制逐步摆脱了苏联式的单一教学体制,绘画形式开始多样化,油画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 ,油画专业逐渐成为绘画诸多专业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门学科,时至今日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油画人才,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这些都为今天油画市场的推动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出生的油画家,是中国油画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大都有深厚的学院背景,画家的艺术观点及作品风格也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学术上也有相当的影响力和地位。他们对后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当目前的艺术市场内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市场一片火爆时,他们的艺术作品价位却与他们的学生辈们的价位存在很大的差距,他们其中一些优秀艺术家的代表作品在目前的市场内还存在很大的空间。如:尚扬、韦启美、罗尔纯、苏天赐、李山、吴云华、鲍加、闻立鹏、杜泳樵、高泉、广廷渤、孙为民、潘世勋、孙国歧、宋安生、饶湘平、阿曼、沈行工、周卫等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在目前的商品经济社会,商业运作对艺术市场的发展产生了主要影响,一个优秀的、在学术上有定位的、有市场潜力的艺术家,往往都会被商家看中,进行一些合理的商业运作后,再投入市场实现一定的价值回报。如:目前市场的当代艺术圈内的一些油画家他们的作品在市场备受追捧,市场价位在近几年内一路上扬。其价位要大大高出于他们师辈画家的作品市场价格。这一现象表明了“在油画市场还未完全成熟阶段内进入市场的作品,其市场所反映价值不完全恒同于学术价值”。经典的并不一定都是目前所流行的。如果逆向思维考虑,市场发展的总体过程应该是“市场价值逐步恒同于学术价值的过程”。因为任何艺术家的作品进入市场,都要有学术前提作为引导的。在缺乏正确的学术定位及影响力的前提下,其作品投入市场后将会是缺乏市场生命力的,它所谓的高价位也只是暂时的,是缺乏持久力的。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出生的艺术家相对比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艺术家市场价位差距较大的重要原因就是艺术家与市场结合的问题。20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艺术家,艺术创作高峰期正好赶上国内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的过程, 而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画家由于他们的艺术作品的高产期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国内的艺术市场还很不成熟,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作为画廊及经纪人在代理画家的选择方向时,也较注重20世纪60年代后出生的艺术家,这个年龄阶段的对他们来说更容易沟通,并能够很快接受这种西方式的商业代理模式;这一年龄阶段的画家社会活动相对较多,在艺术圈内比较活跃,相对更容易在社会上推广;六十年代前后的艺术家,刚进入市场的作品起步价位较低,对于商家来说更容易经过短期的市场操作,获得巨大的利润空间;对于代理这个年龄阶段的商家来说,他们成熟期的作品更容易集中,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只有代理商掌握画家的大部分作品,把经过一系列的商业包装和宣传后,再投入市场, 才能能更好的控制这些画家的市场价位,在短期内迅速拉升价位,在抬高价位的同时也保证了代理商的经济利益。
虽然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画家目前的作品相对分散不集中。对于画商来说不宜在短期操作的获得利润。总体的市场相对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出生的艺术家来说目前市场反应较对滞后。但是滞后不代表永远落后,他们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他们的代表作品相对与当代艺术作品来说藏家更容易接受,而且他们这代画家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相对与当代艺术中一些艺术家的创作来说少了那份浮躁感。
做艺术品投资的人最怕遇到的就是赝品,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出生的画家大都在世,他们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正赶上和平年代,这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创作空间,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关于他们的图片文字信息资料更加健全,收藏者不仅能看到印刷精美的画集,甚至能够和艺术家本人零距离的接触进行交流。使艺术品爱好者能够更好的了解艺术家的绘画特征,掌握鉴定的标准。即使在市场上出现了有争议的作品,也可以找到艺术家本人鉴定,使收藏者放心的购买,免去后顾之忧。他们的作品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市场接受力来讲都具备市场升值的前提条件。在未来的市场里,会很快受到藏家的关注。
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上,投机大于投资,是市场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进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投资心态。艺术品投资不等同于证券类投资,艺术品在投资过程中也是一个精神消费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藏家在学术引导的前提下有选择的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前后出生的油画家里挑选一些有学术地位的画家的优秀艺术作品进行收藏,将会在精神和物质回报上享受双重收获,这无疑是一个睿智的选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