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画家之所以能创造出惊人的视觉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现代绘画材料的诞生,为印象派画家表现阳光下的视觉起初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沿着历史的画廊浏览,我们会发现印象派画家对虚幻的视觉,瞬间的真实性的表现传达了现代主义早期人和世界的某种关系,印象派从许多方面改变了古典绘画的基本面貌,改变了绘画艺术欣赏习惯,纳入了观者的主观感觉和参与展示了全新的自然观,马奈、莫奈、毕加索、雷诺阿等,他们在西方美术史上犹如一座座高耸的山峰,获得了应有的名誉和成就,而印象派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除去她是一位美丽迷人的女画家之外、艺术史学家之外,她的画如其人朴实无华而再现了流逝岁月中的真实价值,她的作品具有持久的魅力。无论是水还是色都透射出艺术家心灵深处的感情。
以西方两位风景画大师普桑、柯罗相比,柯罗之所以不同于普桑,就在于其作品内容的无限。我们要求显示生命形式是一种感知的,是人类非常复杂的生命感受,这是些各种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不断衍生和改变着强弱、聚散、刚柔的状态,时而流动,时而凝固,时而凸现强烈,时而隐泛的无踪无迹。苏珊朗格描述这种变幻时写到:“这样一些东西在我们的感受中,就像森林中的灯火那样地变化不定,相互交叉和重迭;当他们泛有相互抵消和掩盖时,便又聚集成一定的形态,但这种形态又在时时地分解,或是在激烈的冲突中面目全非。所有这些交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主观现实就组成了我们称之为内在生命的东西。”
对传统的理解,不应是采取“顺应性”而应是“反省性”,纵观画史董其昌、弘仁等都是应用自己的艺术形式表现美丽风范的杰出代表,而没有生命气息,领略自然的风情万种,悟得前贤绘画符号妙得之成因,使自己的形式语言活跃着自然的精神、性情、生命感。而语言的抽象也折射出人对自我,对世界的“抽象”观念认识,雄狮的怒吼和驯鹿的呼叫,同样让你感到高兴;芦荟的香味和玫瑰、牡丹花的芳香一样让你感到甜美……你看到歌特式的犹太教堂如同看见希腊人的神庙一样感到愉快;野蛮人的粗犷雄壮,战地进行曲同艺术性很高的合唱和教室的唱诗一样让你感到悦耳动听。所以人的心中要容纳一种爱或更多的爱(博爱),从汉代画像砖,画像石古朴凝重,苍劲有力地线条,到大唐丰富多彩、瑰丽典雅的绘画风格;从宋代梁楷意笔人物画的书法用笔,狂放泼墨,到元人作品中那冷淡萧疏,渠邃清远的意境;从明清时期的徐渭、八大石涛、任伯年、吴昌硕及“扬州八怪”等各大家精妙的笔墨韵味,到近现代齐白石、黄宾虹、蒋兆和创新多变的绘画风格,无一不昭示着传统的丰厚营养和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
在塞尚的风景中,不仅是可见的岩石与草地,而是草与岩石、树与阴影、树叶与云彩之间的关系,从模仿现实转向发现现实,形式发生了动荡、形体的变化,色彩的主观以及不同表现形式的混合、交叉等,都显示出了各自独立的价值,马蒂斯的作品《生活的快乐》就是对实体造型和空间错觉的抛弃,并让高度抽象的画面模式唱出别具一格的粗野腔调,轻松自如、简略平易,当画家以表现的方式来解读事物的实质时,激情和直觉的力量就会促使其在形式上的不受控制,无限描绘性的笔法随之产生。蒙克的《呐喊》和苏丁狂风暴雨似的风景画无不显示出内心情感积聚的爆发和冲突,画笔在画面上随机性记录着忘我的冲动状态,以奔放的形式表现出对观者的慷慨。
无论哪一个流派和风格,都以新的形式来表现出特有的精神性。因为美是从心里流出来的,是揉合了血与泪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