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经典博览 
油画《椅中圣母》的画框因何是圆的
                            
日期: 2006/10/16 16:32:26    编辑:     来源:     

               《椅中圣母》 拉斐尔(意大利)(木板油画,1515年作,佛罗伦萨比蒂美术馆藏)

    《椅中圣母》   画家特别着意于圣母的目光,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通过一双眼睛可以窥视到画中人的灵魂。拉斐尔画中的圣母情深意长,关于这双动人的目光,有个传说:有一次画家从梵蒂冈出来,在门口廊柱下见到一位抱着婴儿的少女,酷似他的心上人芙纳蕾娜,看到她的目光令他神魂颠倒,他满怀激情地拾起一块木炭,想把这动人的瞬间永驻在画布上,他环顾四周,见到旁边有一只朝天的空桶,画家没加考虑,就跑过去把桶翻过来,在桶底上急速地画下这位多情而美丽的少妇,有人认为《椅中圣母》的创作灵感源于此。拉斐尔极善运用曲线塑造形象,这幅画从画幅圆形外框到人物的组合、体态、衣着、褶纹都以长短不等的各种曲线构成,整个画面形象给观赏者以丰满、柔润与高度和谐的完美之感。画家造型的色彩配置,基本仍遵循基督教的观念,以红、蓝两色为基调。因为在基督教中,红色是象征天主的圣爱,蓝色是象征天主的真理。所以在宗教画中,圣母的衣着一般以红蓝两色相配搭。在这幅画中,圣母上衣为红色,斗篷为蓝色,小耶稣的黄色上衣,与圣母衣着的红、蓝色构成了调和的三原色,从而强化了艳丽的色彩和画面的华贵。在拉斐尔所处的年代,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既主张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也在艺术中追求理想美的创造。而在人文主义大师们的艺术创造中,更为重视的是对生活美的发现,他们在艺术描绘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现实美感。 

    拉斐尔(1483年—1520年)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一样,是文艺复兴盛期意大利的艺术巨匠,人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他比达·芬奇小30岁,比米开朗基罗年轻8岁。他虽然只活了短短的37岁,但他善于吸收包括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在内的艺术前辈之长,融汇贯通,创造了被后来的古典主义者尊奉为典范的理想美的艺术世界。他的重要代表作除本课欣赏的《椅中圣母》外,还有《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椅中圣母》是拉斐尔一系列圣母像中最精致的一幅作品。在这一作品中,一位善良、和蔼的母亲取代了神圣、庄严的圣母。她像普通的母亲一样,把自己的孩子耶稣抱在膝盖上,静静地用脸颊亲着孩子,从中可以体会到母亲的一片温情。据说这幅画中圣母的形象,是拉斐尔根据自己的恋人弗尔娜丝创作的。拉斐尔通过对恋人的描绘,创造了理想美的典型形象。

    在这一作品中,拉斐尔既严格遵循了中世纪以来基督教题材绘画的许多传统规则,例如,为显示圣母神性而在头上画的光圈,小耶稣旁边的合着双手的小圣约翰的象征他身份的手杖(圣约翰曾以牧童的身份预言基督的到来,牧童用的手杖便暗示着小圣约翰的身份),圣母的红色上衣罩着蓝色的外套(基督教规定,红色象征着上天的爱,蓝色象征着上天的真实),同时,又有拉斐尔自己的创造,例如,圣母头上的光圈,已由中世纪时的金色的圆盘变成一个似有似无的圈,使它与整个画面很自然和谐。再如,基督教规定的圣母的上衣需要罩上蓝色的外套,拉斐尔为了画面的谐调,将它们处理成:圣母的蓝色外套完全脱下,盖在膝盖上,而在抱着小耶稣的手臂上露出了红色上衣的袖子。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红与蓝两大鲜明的色块之间,恰好是小耶稣的位置所在。小耶稣的衣服是黄色的,从而在画面上形成了红、黄、蓝三原色的对比而又和谐的效果,同时,红与蓝之间加上大块黄色,使画面增添了富丽的色彩。

    此外,拉斐尔在处理这种圆形画的构图方面,表现了独具匠心的构图技巧。例如,现在我们看到的圣母坐在有靠背椅子中的姿态:左膝盖,即画面深处,位于小圣约翰胸前的膝盖高高地抬起着,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坐着很不舒服、很不自然的姿态。但人们看画时,不大注意到这一点。这主要是因为圣母左膝盖上面的圣约翰的头吸引住了人们的视线。如果用手指把圣约翰的头遮去,就立刻会发现左膝盖很不自然地突出在画面上。人们还会想,这左膝盖这样高高抬起,左腿一定是踏在什么东西上才会比右腿显得高的。可圣母又偏偏把孩子抱在低低的右腿上。在生活中一般是不会这样做的。而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圆形构图的需要,而这些又不易为人所察觉,使人感到不自然。这就是拉斐尔匠心独运的所在。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