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经典当代 
方力钧与玩世现实主义
                            
日期: 2006/10/17 9:50:34    编辑:栗宪庭     来源:     

    方力钧作为中国89新艺术潮流最重要的代表,与这个潮流的其它艺术家共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话语方式—玩世写实主义,并成为一种精神语符,标志了90年代上半期的一种泼皮幽默的处世方式。这一批艺术家清一色60年代出生,属文革的第三代艺术家。方力钧有着这一代艺术家的典型经历,而且可以从中看到社会背景对他艺术形成的重要性。1980年,方进入中等美术学校学习艺术时,正值中国开始对外开放。无论社会还是艺术,都出现了对文革及其艺术的反省和批判的思潮。这使他看到与幼年接触的不同的艺术。但作为一个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他在校期间更迷恋于写实技巧的学习。1985年,他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时,正值美术界开始轰轰烈烈的以全面借鉴西方现代艺术为标志的’85美术新潮运动。就象’85新潮的许多艺术家一样,读了很多难懂的哲学书,当时方20多岁,整个大学生活他除了进一步追求写实技艺外,更迷恋于享受自由的生活。他们不相信以对抗的形式建构新的价值观念的努力,认为拯救只能是自我的拯救,而以泼皮幽默去表现的无聊感,便成为他们用于自我拯救和自我嘲讽的最好途径。

    方是如何通过画面语符去把握泼皮幽默或玩世这种杆菌的呢?我们从他在1988年最早创作的《素描No.1-3》,就出现了延续至今的符号—光头。他本人就是光头,光头在现实生活中就很突出和有个性而且往往与流氓、泼皮及反面角色有某种联系及特定的感觉,既有一种沉闷,又显示出泼皮式的叛逆意识。1989年以后,他的光头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形成典型的泼皮幽默语符。其一,表情或是嬉笑,或是发呆,或是无表情的背影后脑勺,或是打哈欠的无聊表情,就把表情完全无意义化了,而有泼皮感的光头加上无意义表情,就成为一种以无意义一一消解现有意义系统的带叛逆、嘲讽意味的形象,而且这种光头形象又多选择自己、自己的朋友作为模特儿,也使这种叛逆嘲讽成为自我嘲讽,成为对意义系统的自我逃离的形象。其二,以蓝天、白云、大海这些空阔场景代替了最初人物背景的堵塞处理。作为一种意象,海阔天空实际上表达了一种从内心压力中自我解脱的感觉,这种泼皮式的滑稽、无聊的形象,便成为一种“事不关己”和“不在场”的角色,使自己在内心获得一种诗意的对比因素,反衬和加强了泼皮与无意义形象的突出。其三,强调非表现性的无笔触处理,使画面始终保持一种无情绪性的中性感,表达出平静与冷漠,突出“不在场”的气氛。其四,色彩始终倾向纯净、鲜亮,保持内心从自我解脱、净化出的愉悦。1993年,色彩出现艳俗倾向,以庸俗来加强嘲讽和自我嘲讽的话语强度。随之,他的话语方式泼皮形象转向类似潜泳场景的描绘。画面趋向沉静,更加中性化。潜泳作为他的内心意象,是把潜伏的某种预感和征兆用最日常化场景表达出来,沉静但有某种危机感。最近他又把前后两种风格结合起来,画面中沉静的水底露出泼皮和平庸的笑脸,增加了反讽的因素。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