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财经 > 市场分析 
面对艺术市场狂潮:警钟该响起了
                            
日期: 2006/10/20 15:34:42    编辑:王静     来源: 今日美术馆专稿    

    和苏富比同为英国老牌拍卖行的Bonhams,在2006年6月20日于伦敦举办了他们的第一场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当代艺术家:张洹、黄岩、王广义、曾浩、杨千、奈良美智等人的作品都参加了拍卖。此外,Bonhams已于5月底开始实行它的当代艺术展览计划,其所推出的第一档展览,便是一场亚洲当代录像艺术展,展现中国、台湾、韩国录像艺术家的作品。另据Artnet网站统计,2006年上半年苏富比、佳士得、Phillips, de Pury & Co.三家国际拍卖行,当代艺术品的总成交额为432,080,560美金,和现代艺术和印象派拍卖总额的4亿5700万美金已相距不远。据美国媒体报道:“在这股风潮中,艺术品价格不断创下新高,收藏家和艺术经纪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一些并不被看好的艺术类型也水涨船高,不少收藏家开始追随非主流的艺术品(如中国、印度、波兰),甚至在美国、中国,连学生的作品都被订购一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市场的当代艺术热中成为了主角。 
    如同两年前中国人不遗余力地推动入世一样,近两年来,中国当代艺术被一波波地推到了离国际市场更近的位置。国内的情况是,艺民们在热闹地谈论着上涨,谈论着国际这样的字眼,市场是如今艺术界的时髦话题,“卖得怎么样?”成了艺术家们的问候语。放眼望去,我们赶上了全球化的班车,相较于2005年底近现代书画在国内范围的调整,2006年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热潮已被哄抬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国内各大拍卖行在春秋两季大拍中马不停蹄地推出油雕专场,京城主要的拍卖公司,除中国嘉德、北京华辰、北京瀚海等早已在大拍中设立油雕或称中国当代艺术专场外,北京保利、诚轩、九歌、匡时国际等新成立的拍卖公司也大举推出油雕专场,在06春拍中国书画不景气的情况下,油雕(或称当代艺术)专场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热点。根据Art Market Research公司的数据显示,推动这股热潮的力量最重要的有国际资金及大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关注、中国国内新贵阶层的附和、国内外媒体大环境的擂鼓助阵。苏富比于三月底四月初接连推出的亚洲艺术周和香港苏富比春拍两场亚洲艺术专场拍卖,使无数中国当代艺术家成为收藏家眼中的宠儿,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卖后更加紧俏甚至一画难求。刚刚结束的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不少国际大收藏家都在会场内搜寻着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然而,想起物极必反的道理,翻看着荷兰郁金香被疯狂炒高,又一夜间跌入万丈深渊的历史,总不禁使人担心如此势头凶猛的疯长过后,中国当代艺术还可以走多远?大家在努力揣摩着艺术的天空会是雨雪还是晴空。有人说当代艺术命悬一线,有人说当代艺术的春天才刚刚来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我们进入其中,也会感受到无奈,如同入世后四年里,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脉搏,一体化使忠厚的中国人变得精明起来,一体化也让我们承受着油价全面上涨带来的恐慌,当我们离全球经济秩序越来越近的时候,很多外在的变化决定着事态的发展方向,在艺术的天空,外国的云彩也可能让我们的世界飘起雪花,我们再不能站在旁观者的立场横眉冷对,艺术市场虽在全球市场中显得那么不起眼,但对于在艺术圈生活的我们,却是整个世界。不论怎样,有一点必须承认,未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衰,已不能简单地放置在本土氛围内来讨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狂飙脱离不开国际基金及资金的注入,离不开受国内股市和楼市下跌撤出的热钱影响,多年驾驭艺术市场的专家都坦言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的资金进入中国艺术市场,这其中有庄家,更有数不胜数的中小规模投资人,热钱好像艺术市场的游客,被眼花缭乱的传闻和“异域风情”的新奇吸引而来,他们能为艺术市场的未来负起多大的责任?
    有许多理由支撑着人们,坚信当代艺术是中国创造的另一个神话—艺术市场在不断扩张,比起以前更加国际化、多元化、艺术品成为了富有阶层的固定资产。然而,备受国际市场青睐的中国当代艺术,如今要遵循的是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在5月31日苏富比伦敦的俄罗斯艺术专拍中,一幅Ivan Aivazovsky的作品拍出330万美金的同时,俄国股市正面临着他们两年来最严重的月跌幅;同样的,印度现代绘画大师Francis Newton Souza的作品在5月23日苏富比的拍卖会中以120万美金成交时,印度股市的跌幅达2001年以来最大,一天之内跌了十个百分点。这些现状好象中国的翻版,2005年中国股市总体下跌愈10%,2006年以来股市的低迷并未有太大的好转。可以说,正因为艺术市场涨幅与股市的跌幅相较,带给富有阶级极大的反差,才更令他们心动。
    已经有西方艺术市场专家担心,接下来全球经济的趋缓将会是艺术市场的一大危机。这些一再加码的行动让现在的情况不比1990年代艺术市场泡沫前险峻,根据在纽约的统计,今年上半年纽约的拍卖公司的艺术品成交平均价格已经比1990年泡沫时高出56%。而一些相似的经济现状,则让艺术市场专家们更担心泡沫的来临,如今导致这个艺术市场不断膨胀的诱因是什么?是信息,现在的买家成批成打地收购作品,在各个艺术博览会中用听来的情报评估作品,而不再用自己的眼睛评鉴作品,同样的,这个由错误的市场情报、以及众多用错误的高价购买艺术品的收藏家所建构起的艺术市场,即使再庞大的扩张也不能保证其市场的健康。至今仍有无数进行小规模投资的买家们在承受着近现代书画调整带来的无奈后果,在被热潮冲昏头脑之前,是不是该把经济规律拿出来给大家敲敲警钟?假设不是股票与房地产的低迷,当代艺术市场的规模是否会如此快速地放大?而如果欧美经济衰退导致了欧美收藏家的退出,中国的收藏家能否承受这国际艺术市场需求拉动的艺术品价格疯长的后果?警惕,除了热情,我们需要的还有理性!
    当然,艺术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消费品,存在着它自身牢不可摧的地位。经典油画的市场定位达到了“经典”应当具有的身价,例如常玉、朱德群、廖继春、赵无极、林风眠等艺术家的作品一直受到港台、东南亚及国际市场藏家的追捧,千万的身价比比皆是,原因在于藏家们被这些艺术家作品中传达出的高格调的气息,鲜明的个人风格和浓郁的时代气息所吸引,才对他们的作品一直不离不弃,这依靠的是个人的审美喜好与准确的价值判断,而绝非人云亦云的跟风心理,扎实的市场根基使得经典油画的收藏进入了稳定期。
股市、金融、地产无不牵连着这个脆弱的艺术市场,艺术市场规模占整个经济规模的合适比例仍须探讨,以上赘述这么多,只想提醒仍在艺海浮沉的新藏家们,以及泡沫到来无辜受累的艺术家,假设巨额的游资和金融资本撤出,艺术市场会回复应有的平静,你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擦亮眼睛关注国内外的每一点微妙的动向,未雨绸缪并非消极的表现,相反,这是更为积极的应对方式,风暴来临,不至于成为上涨欲望的牺牲品。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