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地方,女人们大都会做绣花鞋垫。姑娘给她的情人、妻子给她的丈夫、母亲给她的儿子,将一盆广袤千里的福土移于亲人脚下,好让他们平安、稳健和根深叶茂。 在旧时民间的日常生活中,男人从小到大都会被视为一个家庭的主心骨,也就是家庭这棵绵延不息的生命树的主干部分。因为生活的艰辛,男人们必须不停地劳作,甚至于背井离乡外出谋生,因此这双脚也是最为苦痛和孤独的。与此同时和他们相濡以沫的女人们,很自然地便要祈求神灵护佑他们,并以她们熟悉的通神的方式,精心地为心上人绣制出她们深信不疑的通神样式--吉祥符图,带着她们的祈愿和情思。这种符图样式携带有圆满而丰盛的图画、符号、甚至是直截了当的文字表白。几千年的文化造就了这块土地上的女人们在平素的待人接物中绝不会这样溢于言表地表达情感,她们总有敏感而极赋悟性的表达方式,那里里外外的绣花鞋垫,便是满天满地的深情与谢意。
鞋垫,紧贴双脚如影随行,我们并不是在比喻说:这花花绿绿的福土养育着人这棵生命之树。造成这种状况的是古老的生命意识和传统的生存观念。延续了百年之久的黄河人所穿的传统布鞋的样式很能说明这一事实:男子穿圆口鞋、女子穿方口鞋,实为“天圆地方”这一宇宙观念的体现;而这千层百衲的白布鞋底与黑布鞋包子的制作色彩,也下是阴阳二色的标准组合。鞋的设计源出于观念意蕴非简单的审美,这一双双鞋垫所要呈现出的母土的景象,正与剪纸中的“聚宝盆”“扣碗”等生命容器一脉相承,有着相同的喻意。
鞋垫有的只分出一个花边和其中饱满而连续的图案,更为传统的样式是将内中按天、人、地三界分为鞋头、腰子、后跟三部分。鞋头为天界,其图案多为日月星辰的变形;腰子为人界,更多的表现人情,其图案素雅含情,别有深意或者干脆为“双喜”“思念”“盼望”等文字;而后跟地界部分则饰十字、如意盘肠和表东西南北中的“八角回香”等。这类样式多见于甘肃、陕北的横山等地,事实上更多的样式已打破三界,通隔浑然为一体。
从绣样图案的形式上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多见于山西省忻州和吕梁地区的深色底浅色绣花和浅色底深色绣花的花鸟动物、昆虫及人物鞋垫,多为鱼莲、莲鸟等,其造形古朴、寓意显明、色彩对比强烈,多用于婚丧民俗;另一类多见于陕北、内蒙等地,绣样以图案为主,多为传统的十字、米字、井字等符号。色成五行,于五色相生相克争奇斗艳中不乏典雅高贵之感;形分阴阳,阳形多为具象的莲花、桃花、星月等符号,剩余空间又因连续而自成点线面组合的奇妙阴象,阴形与阳形相互呼应,互补互生,于平面之中饱满地装点着多维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