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哥特绘画
在德国的绘画中宗教题材已不占统治地位,出现了骑士恋爱与宫廷生活的题材。绘制细密画也不仅是僧侣的事,而转向手工业市民。公元14世纪上半叶,科隆画派很著名,它开创了在木板上绘画的技术,促进了架上绘画的发展,他们画的圣像画幅并不大,常常是两扇折叠的拼板画,是用来装饰祭坛的。
德国哥特式雕塑
最先出现在德国的哥特式雕刻虽然是模仿法国的模样,但以端正见胜,并有着民间的特点,还有的是体现德国与法国的融合。德国的哥特式雕刻在处理人物形象时,很喜欢用怪诞的夸张手法,如魔鬼和地狱里的黑暗势力被表现为丑陋可笑,即所谓的“怪物雕像”。即使在庄严的题材里,依然有怪诞的形象出现。德国雕塑出现新派和老派,老派与德国罗马式联系紧密,新派则发展哥特艺术新的原则,主要是向法国哥特式学习。新派雕刻突出表现是对个性的刻画。科隆大教堂中的雕刻,标志着哥特式雕塑进入自己发展的最后阶段,雕像异常优美,眼睛富有表现力和充满热情,服装刻画得别具匠心,非常精致生动。当德国艺术家把注意力转向法国方面,哥特式得到了更加自由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