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很难断然分清“中国特征”的艺术作品是怎样的?“当代性”的评判标准何在?但不争的事实摆在眼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俨然引领了中国艺术市场的新潮流。在这种看似狂热的新潮流下,艺术品的商业价值似乎成为主流话题,在没有合理规范的代理机制下,艺术作品价格的起伏不定成为质疑的关键。
  如何来规范混乱的艺术市场?谁来保证艺术作品的真正价值?谁来为艺术家创建一个稳固的市场环境?“艺术家,不应该成为艺术品市场混乱的牺牲品。”源自这个初衷,ARARIO BEIJING的总监、艺术另类空间LOOP的创建人及总监尹在甲加入到“以传播亚洲当代艺术”为核心的“2006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中,他将与董梦阳、赵力一起,带着一个最为单纯的初衷,引领一条属于亚洲市场的规范化艺术道路。
  美术馆
  艺术市场的最大收藏家
  当人们在不断探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值时,收藏家的水平和对艺术品的鉴赏能力也成为新的课题。在中国,大多的收藏家以个人为主,而在尹在甲看来,真正的收藏家应该是美术馆。“在国外,艺术市场最大的收藏家是美术馆。在美国有2000到3000个美术馆,它们所收藏艺术品的价值大约在一万到十万美金左右。收藏应该更多是国家的行为,在国家的行为下得到更好地规范和保护,而不是纯粹混乱的市场交易。”尹在甲解释。中国的艺术品在拍卖的商业行为下,形成了不稳定的价格泡沫趋势,没有合理的估价和依据,存在着投机行为的危险性。“在国外的美术馆,他们对所收藏的作品有很好的估价,收藏艺术品的价格会依据当时的市场价格而订制,学术价格和商业价值没有很大的反差。同时,他们也保障了艺术家作品的未来价值,不会有泡沫的形成。在亚洲国家,美术馆并没有达到这样的功能。”如果说“艺术北京”是一个艺术博览盛会,毋宁说它是尹在甲寻求艺术市场新规范的媒介,他希望在“艺术北京”的引导之下,亚洲美术馆的收藏功能也逐渐起步。
  如果说“艺术北京”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在规范艺术市场合理的代理机制,美术馆的收藏功能在保障艺术家的价值和利益,那么尹在甲所在的ARARIO BEIJING正在将二者合二为一,他正在用画廊自身来保护艺术家的长远价值。“在与艺术家合作之前,我们会与艺术家有一个约定。比如艺术家要给我们一个保证,就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能将自己的作品在其他地方进行拍卖;如果作品需要做展览展出,我们可以进行借用等等。”在这些约定中,最能保证艺术家价值的,就是当艺术市场不景气或艺术作品价格有所下降时,画廊以曾经收购价格的120%赔偿给艺术家。“画廊这样做的确承担了很多风险,但它给艺术家的安全感,不会因为艺术市场的上下波动而过于影响艺术家的创作和发展,也在最大限度上,给艺术家、收藏家和画廊本身进行了保证。”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艺术家不应该成为不规范市场的牺牲品,他们应该在市场影响之外,有属于自己的创作和理念。
  “艺术北京”
  亚洲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博览会
  历经二十余载的风雨历程,中国当代艺术已经逐步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纷乱繁杂的足迹中,一些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无疑具有其标志性的意义。从1979年,以上海的“十二人画展”和北京的“星星画展”为起点,到近几年盛行的双年展和国际画廊博览会。有人曾表示,“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迅速地完成了从边缘到中心、从支流到主流、从民间到官方、从初创到成熟的转型”。与此同时,其表面形象和内在观念正在发生着令人难以觉察的演变,其身份和使命也日益模糊化、多元化。
  很多老型的艺术博览会,依然沉寂在以金钱价值为交换背景的老圈子里,它们没有新的想法和理念,没有超越商业价值的学术追求,也无法将中国当代艺术更好地带动起来。从这一点来看,刚刚起步的“艺术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打开属于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就像尹在甲所说,“董梦阳、赵力和我,我们三个人都带着很单纯的想法在做这件事情,我们都是艺术专业出身,又对亚洲的艺术市场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我们不是以市场的买卖为背景,我们可以很好地把握未来‘艺术北京’的发展方向,我们知道如何做得更好”。尹在甲相信,在未来三年到四年时间里,“艺术北京”会成为亚洲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博览会。“第一届的‘艺术北京’也许会有所遗憾,但我们在朝着理想中的方向前进和努力,必将得到更好的收获。”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脚步,正在接近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