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经典 > 经典当代 
欲望手指——郭海平的另类艺术
                            
日期: 2006/10/30 11:08:07    编辑:     来源:     

                                            郭海平作品《一个立方的灰色玻璃》

 海平终于在他自己的半坡村咖啡馆橱窗里挂上了他自己的作品。在此之前,这个实际上每回只展一幅作品的临街橱窗,已经风水轮流地为好多别人的作品作了别样的展示— 一幅画,一个观念体,甚至一张明代的椅子。而这个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实实在在已经成了南京艺术、文学、时尚圈聚合的空间,私语、公告、交流。历经数年,“半坡村”里发生的好些前卫活动,足以见证了一场精神上的消耗,而使南京添了些许当代的斑斓。
消耗也由表及里地作用于海平自己身上。所谓精神上的消耗,只是意指人们在日积月累中最终溢出来的那部分,就象不停地向杯中倾倒啤酒时所发生的情形一样。“半坡村”的混响在海平的画室里一点点被过滤着,直至纯化为一层底色。不仅如此,二十多年来在艺术上的修行、省察、体味和接触,也又上心头,终至喷发。如今,海平画室里的作品与日俱增,这不过是他另一处斑斓生活的展示。

    海平的作品自有特点。他是以手指去表现他的艺术。他以为,画笔对物体的指认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落入各类艺术风格的陷阱,影响的焦虑使得自我的认识和感受能力受到限定,甚至,意欲描绘的有形物体本身也词不达意。在“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今天,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完全抛弃的。笔,终于被搁置起来。起初,他还戴着医用手套行事,但很快发现,那薄薄的胶皮依然使敏感的神经难以达到兴奋的极至,就象穿着雨衣冲凉。他扔去了手套。手指彻底地游离于画布,使身体的延伸在画布上实现了零距离的接触。

    尽管中国传统中流传着指画的作法,但那也没有脱离手指对笔性的模仿。海平以指尖直接作画,更多的是以肢体作功能性的体验。以他曾经从事的心理学研究角度着眼,他认为“男人的手指是一个聚集着大脑神经末梢并充满着强烈欲望的敏感生命体和探测器,它也是个人与外界沟通交流、获取重要信息的重要器官。尤其在今天,视听的想象已不能再使人感到满足,人们需要实在的感受,而手指直接作用于颜料、物体,艺术家的精神力量和信息直接投射到物体上,从而使这种‘信息’和‘力量’的表现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这使我感到无比欣慰。”

    以上的认识潜在地流露出海平作为男性的优越感。在我看来,对手指在指认过程中的优越感,也意味着一种在权力上的渴望和象征。只不过,在个人的创造,或在架上的创造方面,这种权力有限地表现在海平对画面的控制上。这是以“权”谋“私”,在欲望的旗帜下,对画面区域进行有效运筹的一种过程。过程是令人犹豫、不安、暧昧、痉挛甚至是歇斯底里的。我相信过程中一定充斥着不可名状的戏剧性。

    海平的绘画保留了魅惑的色彩,但任何其它的有形体都被无情地删弃了,从作品中呈现出略带幻觉的画面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在生理和心理那份潜藏的紧张以及努力缓和这份紧张的欲望和激情。所以,他的画面是生理—心理的现实,而非社会经验的现实。那些无个性、止于平庸、近乎于“无”的形状,正在逐渐变成一种可识别的个人语言。就如同世界本质的寓言一样,可能正在聚合,也可能正在消失,一团粉色的空气凝结成生命般不可触知的“大象”,我们只要会神注视就可以了。

    欲望手指的挥舞,已经是无法停止的事了。就象一位朋友说的那样,他的作品“是一种让人放纵又让人克制的药”。无数的点在振荡,缠绕,链接。每团“笔触”贪婪地交织着空间纤维,等待静静地归位。当药性开始发酵,迷幻就开始侵蚀着我们精神中最脆弱的部分。有时,它也笼罩在艺术史中易于被调弄的那一部分。海平最近的粉色《二泉》,既是在向杜尚致敬,又在证明他也是一个矫情的意念“唯物主义”者和“叛逆”者。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