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中西合璧,中国比较有成绩者当数林风眠和吴冠中了,无论是林风眠还是吴冠中,他们首先切入的是时代艺术的动向,而不是向古人讨好。他们的共鸣点在于现代人的视觉情感,所谓的“中西合璧”不仅是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的特点,而且是代表中国绘画现代性方向的必然。重要的是,所谓“中西合璧”只是一个外在的形式,他们不仅没有偏离美感的品质,而且内在精神仍然非常符合中国文化的情感特征。
这一点在徐累的作品又有新的表达,他继承的是林风眠对中国画的革新精神,但表现手法却完全不同。“林风眠与吴冠中可以视为一个水墨系统,权可称为‘林吴系统’,它的最大特征是由西方近现代写意型艺术入手追求中西融合”(刘骁纯)。而徐累也是在宣纸上经营,采用的却是工笔画的手法,进行中西融合的新人文风格的创造。工笔画是唐宋以来中国绘画的主线,它在描绘世态万象方面格物致知,刻画细微,而且丰富的色彩设定,能够较好地渲染情绪氛围。这样的艺术特性与西方具象写实风格一旦调和,也能产生良好的美感效果。
和林风眠与吴冠中“中西融合”的形式表现不同,徐累的“中西融合”是当代方式的,带有“后现代”的倾向。所谓“后现代”代表着一种综合的能力,所以,在徐累的艺术中,宋画的端然和超现实主义的奇思,波斯风格的绮丽和庞贝壁画的冷漠,可以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变成徐累个人化的情感符号,就像艺术评论家朱其所说的,“徐累一直在尝试将油画的三维空间、布莱希特的舞台间离效果以及马格利特的物象在虚空间的自由放置,与19世纪以前的文人画图像美学结合在一起,使绘画像观念小说那样,成为一种由来自不同系统的视觉概念组合在一起的文本。徐累的绘画在观念上更接近一种概念艺术,在结构上,像是一种先锋派诗歌中的意象安排,使传统文人画意象和各种现代视觉意象进行并置,并赋予混合的意象群——一种现代性结构”。
徐累的作品没有离开宣纸,这本身就是中国的特有媒材。坚持从事纸上创造,除了包含对传统材料的固执外,也带有实验宣纸制作极限的挑战性。事实上,许多人对徐累纸上作品的精致、透明而且不失丰富的表现力非常惊讶,它无可替代地成为纸上作品的新类型,在以往的中国绘画史上未曾见识过。难得的是,徐累作品的底蕴仍然和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一脉相承,这就像林风眠的艺术一样,属于现代主义中国画的新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