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批评 > 批评观点 
中国当代摄影,下一个热点?
                            
日期: 2006/11/8 11:46:45    编辑:胡永芬     来源:     

今秋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拍卖由纽约苏富比领衔起跑,自从春天首拍一战成名,创下中国当代油画贴近百万美金的历史性成交纪录之后,秋拍不只油画项目上再接再厉,另外还全面拉出一条新的「火线」:将市场上已经酝酿了一段时期的题材「中国当代摄影」这个项目,整组军伍,集体推向纽约拍场。

  ■大军登场

  西方当代摄影作品做为一种艺术市场的收藏项目,基本上已经经营了将近四十年的历史,所有的市场规则都以发展臻于成熟,但是中国当代摄影(与数字影像制作)创作,除了一部分作品当初拍的时候并不是为了摄影创作,而是为了行为纪录制作的影像,却无心插柳因缘际会地成功于市场之外,纯粹做为当代平面影像创作,最早不过始于1995年前后,历史很短,进到拍卖市场则更不过是2003年以来,三、四年之间的事,这段期间中国当代油画爆起,连带地当代摄影也受到一定的关注,但是在此之前,亚洲的每场拍卖通常最多不到十件中国当代摄影作品,因为当代摄影毕竟相对上还是低单价、收藏不够普遍的项目。

  但是这次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拍,放进了卅余件中国当代摄影作品,占华人拍品部分的15%以上,包括张洹、海波、洪磊、翁奋、王劲松、王庆松、荣荣、映里、马六明、杨福东、朱冥、黄岩、崔岫闻、洪浩、张大力、邱志杰、苍鑫、林天苗、尹秀珍、刘睃、王宁德、琴嘎、史国瑞、向利庆等廿四位艺术家的卅五件作品与拍,每件作品预估价在4千到8万美金之间;这个估价比起去年市场里的成交价格,平均已经高出了三、四倍,成交价若是没有意外,应该会再往上攀升。

  ■中西市场不同

  事实上,观察过去三、四年来的中国当代摄影在台湾、香港、中国三地的拍卖成果可以发现,虽然缓步成长中,但是收藏的人口还是有限,尚未创造出有利的市场规模,究其因,是因为摄影材质本身的保存方式、环境条件、以及容易再制的争议等技术条件,以及华人买家的收藏习惯等,使得买家仍然多有疑虑,尤其是目前当代摄影作品大量牵涉到数字制作与输出,跟传统照相冲片技术比较起来,有更多未可知的条件变量,凡此种种,使得中国当代摄影作品的市场跟油画比起来,显得有些叫好不叫座。

  不过,以上只是亚洲市场的情形,上一季法国Artcurial拍卖公司推出的中国20世纪及当代艺术专场拍卖,就已经上拍包括苍鑫、马六明、朱冥、翁奋、黄岩、卢昊、刘津、朱发东、韩冰、盛奇、邢丹文、韩磊、高氏兄弟等人十余件作品,在亚洲市场还不算醒目的黄岩之作,就已经卖出1万2千余欧元的高价。

  究其因,中西当代摄影市场的观念与规模之不同,在此就可看出分野,这也是为什么这次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拍,敢于大胆采用众多中国当代摄影作品与拍的原因,一方面当然是作品价格已经拉高到一个标准,符合拍卖公司的成本效益,另一方面,美国其实一直以来就是中国当代摄影的最大收藏市场;若问:最重要的中国当代绘画与立体作品收藏家是谁?众所公认一定是前瑞士驻中国大使乌利.希克,但是如果问:全世界最重要的中国当代摄影与录像作品收藏家是谁?那么答案则无疑是美国藏家伊路易莎。而且在美国最重要的当代影像学者与策展人之一芭芭拉.伦敦(Barbara London)对于中国当代摄影与录像作品甚为关注,曾经多次到中国进行调查访问,连带也影响了甚多相关的美国收藏家关注这一领域。

  ■从西方打回东方

  从以上这个角度来看,这次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专拍若是成功,则很有机会带动中港台三地的拍卖公司,放更大的心力来经营这一部分,一如今年秋天张晓刚的油画在纽约拍出近百万美元天价,连带使得整个春天,亚洲所有拍卖出现的中国当代油画作品都居高不下,因为纽约的成功,巴黎的成功,象征整个市场是以倍数放大的。

  黄岩 中国山水──刺青 照相输出 121.9×152.4cm 7/12 1999

  但是一片大好的情势中,依然潜在着危机。

  纽约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这场专拍,不只中国当代摄影这个项目推得大胆,油画部分领衔的企图心也很明显。一件陈丹青1991年的双拼油画〈Street Theatre〉直接标估价待询,据传闻,底价就是100万美金,若是顺利成交,将又是破中国当代油画纪录。

  而且该场拍卖还有一个很不寻常的策略,就是在市场上愈红的艺术家,这次登的拍品件数就愈多,像张晓刚,就一口气有七组件,而且选件的风格甚为接近,此外方力钧上拍六件,岳敏君拍五件;显然,该公司对于市场的胃纳量很有信心。因此,中国当代油画的全球市场能够支撑到什么程度,此役可说是一个关键的测风球。

  ■中国当代录像近期可望登场

  中国当代油画目前的情势已经很风光了,接着一直被寄予期望的中国当代摄影也在这一季奋力一搏,若是当代摄影也顺利拉高了,那么下一个项目是什么?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很可能是中国当代录像作品。由此可见,市场的轨迹跟美术史的归迹,相差真的并不远。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