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前,我打仗似地在酒店完成了我在《Hi艺术》的专栏,我写的是今年大陆秋拍的总结报告,题目是《寒冷的秋拍薄云遮月》,文章的结尾我说:“到香港了,佳士得秋拍一小时后开始,应该乐观,因为国际大拍卖行的工作做得比我们好”。果然。于是我再写秋拍。
我到现场的时候,正在拍“20世纪中国艺术”,人山人海,熟张无数。我马上就听说徐悲鸿现场拍了4800万,赵无极现场拍了2200万,充耳都是喜讯,收复失地,捷报频传。“亚洲当代艺术”开拍前,佳士得的工作人员特意又在会场的最前方添加了一排座椅,但饶是如此,全场仍然是站票林立。山雨欲来,气势如虹。所谓“亚洲当代艺术”不过是给中国当代艺术做了一个更大的局,蛋糕大了,分蛋糕的人自然就多了。而其中的另外一个含义恐怕是主办方难以启齿的,就像是莫伯桑的小说《陪衬人》所写的故事。我在现场见到很多韩国画廊的老板,他们不约而同地向我表达了同一个意思:在中国做艺术家真幸福!这些韩国老板在拍场上买的也是中国艺术。
首先登场的是蔡国强,第一件作品就以550万落槌,这也许和风闻他马上要在纽约MOMA做个展有关,海外的藏家对艺术品的判断相对比较专业,他们会去关心一件艺术品背后的东西,比如它的作者的签约画廊/重要展览和收藏纪录等等。
接下来是四件张晓刚作品。张晓刚无疑是今年拍场的王者。从苏富比纽约春拍接近100万美元的惊人纪录,到苏富比香港秋拍突破100万美元的超级表现,再到佳士得伦敦“战后当代艺术”大拍中143万美元的恢宏气象,张晓刚一飞冲天成为了西方世界中国当代艺术的代名词。看看今年的秋拍,苏富比/佳士得/匡时/鸿海等拍卖公司纷纷以张晓刚的作品当封面,没有征集到张晓刚作品的拍卖行,在人前人后都显得低人一头。在我离开北京赴上海前,我和张晓刚以及批评家冷林吃晚饭,我当时预测这次香港佳士得封面的张晓刚作品《天安门广场》会拍到1000万美元左右,但他们不相信。当现场这幅作品以1600万港币落槌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的内心突然变得很沉重,如此高价不知道晓刚怎么想?高处不胜寒!张晓刚这次在佳士得的6件拍品总共拍得5000多万港币,几乎等同于中国嘉德《中国当代艺术20年》整场拍卖的总和,而嘉德那场拍卖,张晓刚的3件作品就占了将近2000万人民币的码洋。有收藏家在拍卖后问我:张晓刚现在还画画吗?他怎么画呀?是啊,张晓刚面临的问题很多也很特别。但其实圈内人都知道张晓刚并没有挣到那几千万或者几个亿,纽约那件作品他当时卖了5000美元,而《天安门广场》他挣了8000美元。
在大陆秋拍中4次流标的岳敏君,在这场拍卖中同样秋高气爽春风得意,不仅以现场650万港币的价格刷新了他个人最高的拍卖纪录,而且一张仅仅50厘米х40厘米巴掌大的小画也以130万港币的高价落槌。好的艺术家好的作品没问题,拍卖也有很多的学问。
邱志杰的两张图片作品现场拍了75万港币,这是继王庆松的照片在纽约苏富比秋拍创造31万8千400美元之后,中国图片作品世界拍卖的第二高价格。这两张作品的高价创造,我以为和佳士得图录中所罗列的展览和出版纪录有直接关系,佳士得为这两张图片开出了包括蓬皮杜美术馆在内的8个美术馆级别的展览纪录和7条重要的出版纪录,藏家看过纪录,马上对这件作品的重要性一目了然。
毛旭辉是一个很好的艺术家,他现在的价格偏低是行业内的共识。但是此次,一张他1985年的小画《舞蹈》竟以170万港币的高价落槌令人费解,让人怀疑他以前的买家准备大批出让他的早期作品。这幅作品尺幅不大,画的表面有明显的伤残和裂纹,画的内容也不是毛旭辉的典型创作,甚至有较明显的模仿痕迹,也许比较让人心动的只是它的创作年代,
“1985年”——“85新潮美术”最具代表性的光荣年代。
刘炜作品的继续低迷同样令人费解。刘炜作为中国目前最优秀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的价值这两年正日益受到应有的重视,但是今年秋拍,从大陆到香港,他的价格一直走低,甚至好作品出现流标现象,莫名其妙,值得思考。
中国大陆的艺术家在整场的拍卖中,仅夏俊娜有一幅作品流标,而夏俊娜在某种意义上还不在我们惯常所说的“中国当代艺术”范畴内,所以可以说在这场拍卖中“中国当代艺术”高奏凯歌。
在此之前大陆的秋拍中,无论是“当代”还是“写实”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流标现象,所以本场拍卖的火爆同样令有些人“费解”。但其实原因很简单,大陆拍卖行的工作做得不够。中国当代艺术这两年无论是在国际展场还是国际市场都异常火热,大陆拍卖行于是蜂拥而上,从去年年底仅有江苏嘉恒一家专拍当代艺术,到现在几乎所有的拍卖行都拿当代艺术做主打,鱼龙混杂,莫衷一是。收件不挑剔,标价过高,藏家的思想工作没做好,再加上大陆本身就是藏家少炒家多,一旦热钱退出没人接盘,市场马上面临崩溃。按我的想法,明年大陆的春拍会更加动荡,更多投机的买家会抛出更多的高价作品套现,如果拍卖行不能有效控制局面,那么局面可能惨不忍睹,流标现象还会高涨,因为这些炒家当初从拍卖行买进作品时的价位就已经相当可观了。
我的建议:艺术家不要去管市场的起落,认真创作,努力学术,未来一定是越学术越商业;画廊认真挑选优秀的艺术家,不要介入拍卖的炒作,做好基础建设工作,帮助艺术家寻找更多更好的展览机会和收藏家,躲避炒家;拍卖行在收件时要严格把握作品质量,控制作品起拍价格,尽量寻找艺术家早年或不易得到的作品,拍卖前期做好预展和藏家的思想工作。
只有大家都有大局观,才能大局在握。
佳士得为我们收复了部分失地,期望我们明年再开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