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财经 > 市场分析 
艺术品市场遭遇“通货膨胀”游弋大量资金
                            
日期: 2006/12/14 9:10:58    编辑:     来源: 上海证券报    

        今年秋拍,中国油画又创新高,一个是徐悲鸿的《奴隶与狮》在香港佳士得以5388万港元成交,一个是刘小东《新三峡移民》在北京保利以2200万人民币成交。与此前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的最高纪录相比分别抬高了2576万港币和约700万人民币。两年内不断出现的价格大幅跨越,令艺术界兴奋和不安。但也许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艺术市场里还游弋着大量剩余资金。
   
    来自金融业的报告统计,中国从2004年开始,通货膨胀率超越3%的常规心理极限,这也恰好是国内艺术市场热的开始。而2006年的通货膨胀率将继续超越3%,理论上认为,通胀在5%以内的温和通货膨胀对市场没有害处,反而会刺激某些市场发展。如当前的股市、艺术品市场、房地产市场就成为大量资金的蓄水池,大量流动性资金进入这些领域,通货膨胀的压力被转移到这些市场里,在这些领域内形成一片疯狂上涨的局面。据估算,艺术品市场容纳了人民币五、六千亿元剩余资金。从2004年开始,大量流动性资金和剩余资金流迅速流入艺术品市场,使艺术品市场迅速膨胀,而在艺术精品稀缺的刺激下,藏家给出高价自然一点不奇怪。
   
    据权威预计,2006年,通货膨胀率还继续保持在3%以上,意味着还有更多的资金需要找到地方宣泄,艺术品市场里自然也很多人持币伺机而动。这样情况下的艺术品市场当然还是上涨,秋拍的成交情况已经验证了这点。9月至今的秋拍结果,虽然拍卖市场表现出成交率大幅下降,但精品成交价却不断创新高,卖家惜售,买家不惜重金存货。只有一个原因———看涨!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