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俊勤
1960年生于山西,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1993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班毕业,2001年代表中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在越南举办的国际美术创作营。2002年,应邀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学院做访问学者并讲学,同时与该院院长依恩.霍华德先生举办联展。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国军事博物馆艺术家。
主要展览:
2006 意大利(Brescia)中国当代艺术展
2006 意大利(China paura della eina)国际艺术家联展
2006 中国制造展意大利帕及瓦
2005大河上下全国油画邀请展(北京)
2005北京国际双年展(北京)
2005年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学院院长联展《以防万一》(悉尼)
2005当代四军人联展(北京)
2004年首届中国国际建筑艺术双年展(北京)
2004军事艺术精品展(上海)
2003《摸也摸的摸也摸不得》798连展(北京)
2002与澳大利亚美术学院院长联展《理想之桥》(悉尼)
2002澳大利亚国防学院个展
2001越南、联合国教科文组《和平、友谊、家园》(河内)
2000二十世纪百年油画展(北京)
1999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展(北京)
1999战争神话与回忆国际艺术展(墨尔本)
1998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比较展(北京)
1997中国美术馆个展(北京)
1997建军七十周年全国展(北京)
1996香港中国艺术大展(香港)
1994第八届全国美展(北京)
1992九十年代艺术展(北京)
1991澳地利中国当代艺术展(维也纳)
1990中国丝绸之路艺术大展(北京·日本)
1989中国长城艺术大展(北京)
1987建军60周年全国美术展(北京)
1986越战全军美术展(北京)
邢俊勤——军旅画家的另类
冯博一
在中国军旅画家中,邢俊勤可以算作是一个另类。所谓“军旅画家”是指中国画家的一个特殊身份,即在军队中养一批画家,主要从事有关军事题材的艺术创作。因此,作为军旅绘画仍然是这个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表意形式之一。他们的创作更多的是强调以写实主义的手法为主,作品的社会效应都是通过对军事题材的模式化塑造而形成大众熟悉的中国军人的视觉形象,树立起社会生活中军人的价值样板。对艺术作品的要求更看重其美化军旅生活、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宣谕教化的功能。虽然近些年军事题材的作品,透露出在战争和军旅生活中个人命运的绝处逢生,对战争所能赋予个体生命的崇高感和特殊意义,以及战争除了能够造就英雄之外,它还将给人的灵魂和生命造成的伤害。但多少还是重复着或颂扬胜利的辉煌、战场的骁勇悲壮,或强化反战的情绪等等过往的认识。而邢俊勤的艺术却与其有着明显的差别,他作品观念的特征更多的是带有前卫与实验艺术的特质。
作为军旅艺术家,邢俊勤的作品始终有着对象征军队的颜色和符号的迷恋,士兵、迷彩、军事武器等等一直是他作品画面的主要符号。但令观者感到新奇的是他将这种战争、军事的意识形态是通过移植、拼贴、挪用、并置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比如,他在与依恩·霍德华(IAN HOWARD)合作的《以防万一》展览上的系列作品中,他挑选了若干现成的画报和图片,这些图片大多是中外各国的风光照片,他在其上再用油画绘制以士兵、飞机、大炮、坦克、军舰等等。图片的真实性与手绘的军事符号,在视觉上由此构成了邢俊勤作品的特殊的绘画语言和形式的实验。画面不仅使我们惯常的日常生活情景陌生化,而且还有着戏谑、幽默的意味,但其背后却是带有更多的荒诞意识。而这种绘画语言又是我们当下所处的后现代社会的一种典型的话语方式。它一方面诠释了战争、后冷战,以及蔓延全球的恐怖主义阴霾的无所不在,另一方面也扩展了我们在军旅题材表现上的新的审视与表达。似乎历来被认为严肃而又悲壮的军事题材,在邢俊勤的笔下和他所营造的画面里,进行了一次解构和戏谑,甚至把战争、军事、恐怖活动等危险予以游戏化了。
更有意思的是邢俊勤最近新创作的作品是将中外的经典名画、摄影、雕塑等进行了篡改或戏仿。在《图像的表情》系列作品中,中国著名的油画《狼牙上五壮士》被艳俗化了,蒙克的《呐喊》背景篡改成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题为《杜尚演义》的作品是将杜尚的代表作《喷泉》被两位士兵当成了真正的小便器,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哀悼基督》,圣母怀中的基督被赋予了“迷彩”,仿佛是牺牲了的士兵,由美联社摄影记者乔·罗森塔尔(Joe Rosenethal)拍摄的著名新闻照片《美国国旗插上硫磺岛》的旗帜被置换成可口可乐的LOGO等等。这种戏仿其实还是在延续他创作上的荒诞意识,或者说是以刻意地模仿、修改来强化他的荒诞性,使它们变形,取消了经典直线发展的可能,将我们曾经膜拜的中外大师的经典画作转化为戏谑的喜剧感,从而使这些名作既有邢俊勤所构造的军事主题上的时代性,又用各种荒诞的手法制造了许多笑料。这种改画一方面是发掘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表现经典的虚构性,向单一叙述提出质疑。因为人们对它们的审美已基本定型。他的实验在借鉴经典作品的同时又具有消除其神话色彩的明显意图,使这些熟悉的模式陌生化,以控制观者的期待,让观者体味新模式和新视角所产生的惊喜,以及摆脱经典规则后的自由。在经典内部处理经典,用残留在经典中的能量破坏它们的控制力,改变它们力量的作用方向。通过揭示已被接受的版本的局限而对单一叙述的权威性提出了挑战,使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所提供的标准变得短暂而不可靠,从而在忍俊不禁的幽默中更耐人寻味。他还探讨了经典模式生成的潜能,表达了将艺术教条化会产生的危险。也许在他看来,我们为错综复杂的人类经验创造适当模式的能力是极其微弱的,所以人类需要不断地变换视角,探索新隐喻,创作新样式,以便不断地抵制静止或者混乱,使众多长期被传统叙述压抑的其它叙述和记忆得到某种解放。所以,我以为邢俊勤的艺术创作和叙事策略上正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目前军旅题材绘画的某种功能,或者说他正在以他的话语方式挑战着我们以往对于军旅艺术的记忆、表现及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