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艺术财经 > 市场分析 
2006中国艺术品收藏与拍卖市场的现象与问题
                            
日期: 2006/12/29 9:37:59    编辑:     来源: 每日新报    

油画市场中,写实主义作品与当代艺术作品分庭抗礼,图为写实主义画家华绍栋油画作品


  纵观近年来的艺术品市场,从2003年到2005年上半年是我国文物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高潮期。从2005年秋季开始,转入平稳发展期,各个拍卖公司也都适时调节减少了拍品的市场投入量,成交额就减少了。所以有理由认为,2006年的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没有出现低谷,而是在平稳发展中,精彩纷呈,波澜不惊。

  所谓精彩纷呈,是说精品力作屡创新高,备受追捧,以名家名作为主导的艺术品拍卖仍然还是公众关注的商业文化现象;所谓波澜不惊,是说艺术品拍卖市场既没有沿着前期的火热而爆棚,也未因近期的回落而崩盘,而是在调整中夯实基础,挤出泡沫,实现可持续发展。

  焦点之一

  海外回流 是经济利益还是民旅大义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大批艺术精品流失海外,成为中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伤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活跃,中国拍卖企业开始关注流失海外的文物艺术品,他们通过国际文物商人、拍卖公司和一些博物馆,选择和吸纳海外中国文物艺术品。国内一些收藏企业或收藏家也不惜代价把流失海外的国宝带回祖国,并通过拍卖或其他购藏方式,将这些文物艺术品留在国内。

  今年,海外辗转多年的徐悲鸿的油画《愚公移山》再次回流国内,北京翰海拍卖公司以3300万元拍卖成交,被国内买家购藏。2006年6月18日,多件在苏富比、佳士得等海外拍卖会上出现的中国油画精品,在内地春拍再次亮相,部分拍品起拍价已过百万元。当年海外画商、基金会低价收购的中国艺术品,收藏量颇大,近年来随着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这些艺术品回流内地拍卖获利的势头越来越大。

  回流作品,徐悲鸿的《愚公移山》以3300万元成交。

  焦点之二

  当代艺术怎么这么热

  2006年春,纽约苏富比举办首次亚洲当代艺术品拍卖,主要是中国当代艺术,全场拍卖成交额1300余万美元,其中价格最高的是四川画家张晓刚的《血缘系列:同志120号》,被新加坡买家以97.92万美元竞得。岳敏君的《狮子》成交价为56.48万美元,位列第二。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4月8日推出了“中国当代艺术”拍卖专场,刘野的油画《烟》以320万元港币成交,方力钧的《2001·1·5》以200万元港币成交,总成交额1.3亿元港币。

  中国当代艺术吸引了全球艺术商人和收藏家的注意。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艺术市场的成功迅即在亚洲市场得到强烈回应,并极大影响了中国内地艺术品拍卖市场。2006年艺术品市场,是当代艺术品价格飙升的一年。 以方力钧、岳敏君为代表的玩世现实主义作品,还有以蔡国强、徐冰、谷文达为代表的“85美术新潮”后游历海外的艺术家作品,在拍卖纪录的推动下,纷纷进入大收藏家们的视线,并成为公众的谈资。

  焦点之三

  油画有没有泡沫

  2006年中国油画在国内拍卖市场中也成为一大亮点,写实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油画作品依然受到追捧,以陈逸飞、陈丹青、王沂东为代表的写实派画风拥有广泛而稳定的市场基础,另外,中国早期油画作品也受到热炒,这些画家都是在上世纪早期留学海外,并在中国美术史中占重要地位的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潘玉良等。他们的作品存世不多,艺术和历史价值很高,一直是市场追捧的热点。

  另外就是在1949年至1976年期间创作的以描写革命领袖、英雄事迹为题材的红色经典作品,因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而备受关注。但是,有些作品的价格高得令人难以想象,例如,北京保利秋拍上,刘小东的巨幅油画《三峡新移民》以2200万元的成交价,开创了中国油画最高纪录。但是对于这个数字,刘小东本人保持沉默,更有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天价的数字会把刚发展起来的中国油画市场破坏掉。但也有人认为,相对于西方的艺术大师,国内的油画价格,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焦点之四

  股市火爆会不会分流艺术品投资资金

  近几年,内地拍卖公司激增,专业或兼营艺术品拍卖的企业近千家,艺术品年拍卖近800场。随着市场迅速发展,拍卖公司也出现优胜劣汰的整合和调整。市场资源逐渐向实力雄厚的大公司集中,如嘉德、翰海、华辰等几家公司占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部分份额,一些实力较小、信誉较差的拍卖公司开始被淘汰出局。拍卖公司规范经营,拍卖市场持续攀升,也造就了逐渐成熟的收藏家群体。前几年股市低迷,很多民间资本撤出转向投资艺术品,这是引发艺术品市场短线上扬的因素之一。

  但是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股票市场止跌回稳,并在年末创出新高,许多人就担心艺术品市场的部分资金回流金融领域,客观上弱化了艺术品的投资热潮。但从成交率和单品价格纪录不断刷新的现象表明,仍然有许多买家投资心态平稳,收藏定位明确,一些非艺术专业的收藏企业和收藏家也建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听取艺术投资顾问的意见,对艺术品谨慎选择,从盲目垄断式购买和跟风炒作,转向购买各类艺术精品。这种由短线投资改为长线收藏的做法,确定了艺术品市场不会因为股市火爆而受到影响。

  焦点之五

  瓷玉杂项 天价背后 精品难求

  2006年中国嘉德公司春季拍卖会上,清乾隆“粉彩开光八仙过海图盘口瓶”以5280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有史以来的最高价。此一件拍品的成交额,就占当时嘉德公司整个“瓷器工艺品翡翠钻饰”专场139件拍品成交总额的52.6%,其精品的作用显而易见。但也有专家认为,瓷器、玉器、杂项等门类的精品在内地拍卖市场中越来越少,而同类天价拍品在海外市场中却时有现身,成交价过亿的就有数件。

  内地仅存的明清官窑以及较珍贵的玉器、家具、文玩等,经多年的拍卖已经货源有限,而收藏家从拍卖市场购进后又极为惜售,市场不能形成良性循环。这和瓷玉杂项在海外有坚实的收藏后盾有直接关系。近年来,国画油画海外回流较多,而瓷玉杂项回流较少。

  焦点之六

  津派艺术品 价值空间还有多大

  2006年,在全国书画作品走势看平的大背景下,津派的书画作品价值却再次上扬,不能不说是一大亮点。在国内某知名的艺术品资讯网站上,关于津派书画作品的价格指数也在2006年呈现出了强势上扬的走势。据以津派艺术品为主经营方向的鼎天拍卖公司负责人杜耕介绍,津派书画作品向来以功力坚实著称于世,近些年价值存在被低估的现象,而从今年年初开始,天津的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受人瞩目,而以“海派”与“浙派”的艺术品市场经验来看,地区经济发展越快,艺术品市场也越成熟,而区域内艺术品市场成熟的标志,就是首先要爆炒本地区的艺术家作品。
  从今年的市场来看,非但在天津,在北京的大型拍卖会中,津派书画作品也是频现高价。对于明年的市场走向,杜耕显得更加有信心:“津派作品已经完成了由学术价值向市场价值的转换,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已经开始有大型的收藏机构,在悄悄建仓。”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