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育资讯 > 院校新闻 
中国美院将举办阿巴斯 基阿鲁斯达米电影巡展
                            
日期: 2007/1/9 10:24:33    编辑:     来源:     

     

      名称:世界电影大师阿巴斯 • 基阿鲁斯达米中国巡展(中国巡展第二站 --- 杭州)

  地点: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时间:2007.1.11--1.26

  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联合主办: 意大利都灵国家电影博物馆;北京活宝文化;中国美术学院展示文化研究中心。大力支持: 王序设计公司

  策展人:崔峤 , 高士明, Alberto Barbera, Elisa Resegotti

  在过去和现在的世纪里,最为国际赞美和敬佩的亚洲文化代表就是世界级的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 基阿鲁斯达米Abbas Kiarostami——一位多产而具有批判精神的电影导演、艺术家、摄影家和诗人,他的作品视觉上朴素,但是概念丰富多元。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表达阐述什么是真正的"作者电影"。

  曾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等众多国际荣誉的阿巴斯堪称当今世界影坛少有的大师,他善于从平凡的事件中揭示人类最深的情感。 阿巴斯是当今世界上在世的伟大电影导演之一,他更是我们当今世界的最主要艺术家之一。 阿巴斯曾经说过:"电影是一个立方体。我觉得,当人们拍摄立方体的一个面时,必须想到还有其它的面和其它可能存在的边界。道理很简单,不应该忘记立方体具有六个面。现实中的事物是立体的,具有六个面,尽管我们无法同时看到它们。 "

  我们今天看到的 " 系列"阿巴斯即是立方体,此次在电影、摄影、艺术装置、诗歌、戏剧、出版等多元系列活动将首次在中国巡回。从 1995年开始,阿巴斯的多元艺术展已经陆续在瑞士、意大利、希腊、美国、加拿大、德国、伊朗、葡萄牙、法国、巴西、塞尔维亚、英国、韩国、冰岛、西班牙、挪威等四大洲十多个国家巡回展出。2006 年12月 -2007 年5月,为期半年的中国巡展(广州、杭州、上海、北京、西安、沈阳等)将是历时最为长久的阿巴斯展览,该展将向中国观众全面展示阿巴斯的综合艺术成就,中国巡展之后,将在巴黎蓬皮杜中心展出。

  中国巡展第二站杭州展将于2007 年1月 11 日(周四)在中国美术学院 美术馆(杭州市南山路218 号)启动,诚邀阁下下午14 :00 出席展览开幕暨影片观摩等系列活动。

  l 电影系列展映

  阿巴斯 · 基阿鲁斯达米堪称当今世界影坛少有的大师,他善于从平凡的事件中揭示人类最深的情感。包括戈达尔在内的众多著名电影导演对他都推崇倍至。美国电影导演马丁 ·斯科西斯说: "基阿鲁斯达米代表了电影艺术性的最高水准。 " 他的电影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简约的语言与深刻的观念并存,诗意化地融合纪录电影与剧情电影的表现手法,他常常通过虚构来表现真实,或通过真实来描述虚构。1969 年,伊朗青年发展研究学院邀请 30岁的阿巴斯为卡伦青少年教育学院创建电影系,这成为他艺术生涯的转折点,这也是 "伊朗电影新浪潮 "公认的开端。从那时一直到 1992年,他在那里拍摄了 22部电影,包括纪录片和剧情片。到 2006年,阿巴斯一共执导了 34部影片,其中一半以上为不足 60分钟的短片和纪录片。曾经赢得世界电影节的各种大奖,包括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等等。
  
  此次中国巡展将首次展映从阿巴斯第一部短片开始的 20部电影,其中有些电影还被普遍认为不存于世。非常珍贵的影像资料将完整而有代表性地展现了阿巴斯历时 30年的创作历程,更加第一手地理解伊朗当代文化和"伊朗电影新浪潮"的由来。

  1.Bread and Alley 《面包与小巷》,1970, 35 mm, 黑白 , 10 mins.

  2.Breaktime《课间休息》,1972, 35mm, 黑白 , 14mins

  3.The Traveller《过客》,1974, 35mm, 黑白 , 74mins.

  4.Two solutions for one problem 《一个问题两种解决办法》,1975, 35mm, 彩色 , 4mins 45.

  5.So can I! 《我也能》,1975, 16mm, 彩色 , 4mins.

  6.The Colours《颜色》,1976, 16mm, 彩色 , 15mins.

  7.How to make use of leisure time: Painting 《我们如何度过空暇?》,1977, 16mm, 彩色, 7mins.

  8.The Report《报告》,1977 , 35mm,彩色,105mins.

  9.Toothache《牙疼》,1980, 16mm, 彩色, 23mins.

  10.Orderly or Disorderly《有序或无序》,1981, 16 mm, 彩色 , 15mins.

  11.The Chorus《合唱》,1982, 35mm, 彩色 , 17mins.

  12.Where is my friend's home? 《何处是我朋友家》,1987, 35mm, 彩色 , 87mins.

  13.Homework《家庭作业》,1989, 16mm, 彩色 , 86mins.

  14.Close-Up《特写》,1990, 35mm, 彩色 , 90mins.

  15.And Life Goes On《生生长流》,1992, 35mm, 彩色 , 91mins.

  16.Under the Olive Trees《橄榄树下的情人》,1994, 35mm, 彩色 , 103mins.

  17.The Taste of Cherry《樱桃的滋味》,1997, 35mm, 彩色 , 99mins.

  18.The Wind Will Carry us《随风而逝》,1999, 35mm, 彩色 , 118mins.

  19.Ten《十》2002, DV, 彩色,91mins.

  20.Roads of Kiarostami《基阿鲁斯达米的道路》,2006, DV, 黑白, 32mins.

  放映时间表(见图二,点击图片看大图)

  l 摄影展
  
  " 一个人孤独的时候,凝视着魔幻光线下浓云的天空、密实的树木枝干,会非常难受。不能与另外一个人一同欣赏绮丽的风景、感受那种愉悦,是一种折磨。这就是我开始摄影的原因。我想以某种方式让那些热情或者痛苦的时刻变成永恒。 "阿巴斯不仅是一位电影大师,还是一位有自己独特理解的摄影家。他细致观察的影像唤起了一种孤独和神秘的气氛,和他的电影作品如出一辙的诗意视觉语言和哲学观点,但又极富挑战。 1978-2006 年,27 年来,阿巴斯都一直用摄影记录着树苗成长为树的过程,还有多年来选景路上重复拜访拍摄的雪景:那些白色大地上的裸露和痕迹,单一主题"雪中的树木"。此次摄影展总共 2个系列("无题"、"道路"系列)共 84幅黑白摄影作品。

  l 录像装置展
  
  有评论认为:阿巴斯温暖的一面是他的人性主义、温柔的观察和同情;而另外 "冷 " 的一面是他机械性的戏剧感,一种陷于重复的形式主义,一种叙事上的极简主义。也许一个导演本身最富试验性的部分和他倾向纪实性的连续性是有冲突的。

  曾经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过的录像装置 "睡眠者 "和 " 十分钟年华老去" 都是根据一个" 环绕" 的原则,可以无限的重新循环,也是同样的开放式结尾和体验。没有故事片式的高潮期待,闲逛中的观众偶然遇见两个睡眠中的人,进入到一种与身份认知以及叙事完全无关的私密感受中,他们的影像被投影到地板上。没有什么起承转合,只能感受到睡眠者极细微的呼吸和姿态变化,和睡眠者一起体验当下时间的消逝,极富诗意。

  l 诗歌

  阿巴斯同时也是一位非凡的诗人,这不难相信;更难的是将这位艺术家置于他的本土美学传统中,如同 "漫长暗夜中的闪电 " 。阿巴斯此次由广西师大最新出版的中文诗集《随风而行》或令我们想起一册日本的俳句集,从一小段词句漫游到另一段,但俳句却难见这样的活跃和加速度。就是这样活跃的目光还能够细致地观察。这些诗深思熟虑并且循序渐进,足以作为如何获得微妙神韵的教材。细致观察的审美原则与对常见事物的审美出自同一源头:停下来、更加贴近地察看日常体验的必要性。当然我们从这些诗中体会到的并不一定是基阿鲁斯达米的电影本能。

  从主题看,诗人阿巴斯更实质地依赖着他的文化中定义诗歌的传统惯例。他无疑使用着波斯抒情诗传统的基本概念元素,常常以哲学或冥想为基础。从近似或对立的景象、概念或事物状态中发展出诗意的对谈,也是诗集中绝大多数诗篇的特色。

  l 纪录片放映
  2006年阿巴斯最新完成的电影是 32分钟的 DV 纪录片《基阿鲁斯达米的道路》:由2个系列的 84 幅阿巴斯摄影作品、阿巴斯的自述、诗歌诵读、阿巴斯摄影创作纪录片片断组成,从多个角度向观众讲解了阿巴斯的思想、创作和生活。

  l 阿巴斯巡展画册出版
  诗歌集《随风而行》之外,此次巡展的画册将是国内第一部关于国际电影大师阿巴斯艺术成就的综合性原创性的 "集大成者" ,重点性地以电影和摄影作品的视觉作品为出发点,以第一手摄影图片、电影剧照等方式生动而鲜明的方式深入突破各类艺术界限,探讨伊朗当代波斯文化的丰富和活力。排版设计由国内顶尖的设计师陆智昌精心编排。所有读者能够领会到当代最伟大艺术家之一的内心世界和创造性源泉.

  诚挚欢迎您的参与及支持,如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络我们:visualcenter@126.com


 

 【今日论坛】 【收藏此页】 【打印】【关闭】   

相关链接  


关于我们 法律声明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10-58760011 转 335/350/351 投稿信箱:info@vrdam.org
版权所有 © 2006-2020 今日艺术传媒  备案:京ICP备11039214号-8
今日艺术网微信公共平台
官方微信平台